左半结肠癌的手术体位,需要根据其采取的手术的方式,视情况而定。左半结肠癌的患者,如果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时,手术体位为平卧位或改良截石位。改良截石位主要是指髋关节外展45°、微屈,膝关节微屈30°,双下肢高度略低于腹部,手术时采用左高右低、头低脚高位。如果左半结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或机器人下进行治疗时,手术体位可采取“人字位”或改良截石位。“人字位”主要是指病人取平卧位,两腿分开,呈人字形,手术时采用左高右低、头低脚高位。综上所述,左半结肠癌患者的手术体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结肠癌Ⅳ期属于晚期。结肠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根据病变发展情况把结肠癌分为四期。其中Ⅰ期结肠癌属于早期,Ⅱ期和Ⅲ期结肠癌属于中期,Ⅳ结肠癌属于晚期。分期越早,病变相对越局限,预后越好;分期越晚,病变越严重,预后越差。结肠癌Ⅳ期说明癌症组织已经侵入到肠壁外,出现淋巴转移和远处脏器的转移,大部分患者已经不能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姑息手术或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此外,结肠癌Ⅳ期患者还需要通过静脉输注白蛋白和脂肪乳,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结直肠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包括术后休息、饮食调理、病情观察、按时换药等。1.术后休息结肠息肉手术后要卧床休息6小时以上,6小时后要尽早下床进行适量活动,2周内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2.饮食调理手术后禁食一天,随后开始进食流质和半流质饮食,如果进食后没有明显的腹胀、腹痛、便血等症状,可以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和粗糙、生硬的食物。3.病情观察手术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出现便血、腹痛,切口红肿、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医。4.按时换药术后按时换药,注意切口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果切口渗血较多或有红肿、热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结直肠炎是否能治好取决于引起结直肠炎的病因。如果是由于饮食不当,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和过冷食物,或者是饮酒、药物等因素导致的结直肠炎,积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遵医嘱使用盐酸小襞碱片、甲氧氯普胺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必要时联合抗感染的药物硫酸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进行治疗,是可以治好的。由于血吸虫或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结直肠炎,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也是可以根治的。但是对于一些免疫因素引起的结直肠炎,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属于终身性疾病,病情常反复发作,很难治好,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结直肠息肉根据息肉的特点分为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四种类型。1.增生性息肉是结肠息肉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非肿瘤性息肉类型,直径多<5mm,常多发,临床症状不典型,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2.腺瘤性息肉腺瘤息肉直径>2cm,常见于成年人,大约有半数可能会发生癌变,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几率比较高。3.炎性息肉炎性息肉多继发于感染性疾病和肠道炎症性疾病,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一般不会发生癌变。4.错构瘤性息肉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偶尔可脱出肛门外。
结直肠癌的腹腔镜外科手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结直肠癌的手术方式,适用于结直肠癌病变相对比较局限的患者。结直肠癌的腹腔镜外科手术是进行麻醉后,在腹壁上打孔,然后通过穿刺孔放入腹腔镜以及手术需要的各种操作器械,在腹腔镜直视下切除肿瘤病灶,同时清扫周围的淋巴结,进行消化道重建,通过自然腔道或者腹壁上的小切口取出病灶,达到治疗结直肠癌的目的。结直肠癌的腹腔镜外科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相对比较简单,术后疼痛轻微,恢复快等优点,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疗结直肠癌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