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由肝棘球蚴寄生于人体肝脏引起的。由于肝脏包虫寄生的部位、囊肿的大小及数量、个体的反应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差异也比较大,早期一般没有症状,随着病灶逐渐增大,将出现囊肿压迫症状或囊肿并发症。临床中一般在急性期产生并发症以后,才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当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病情一般比较严重。典型的包虫病灶有压迫症状,如果压迫门静脉和胆道可以引起梗阻性黄疸、脾大和腹水;包虫病灶压迫肝区,可以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包虫病灶压迫胃,影响食欲出现腹胀、恶心等症状。
乙肝病毒DNA正常参考值大多数是低于1*10的3次方,由于医院的检查检验方法不同,参考值会有所不同,有差异性。在检查时要注意参考医院检验报告单上的参考值范围,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的为正常,而超过参考值范围以上的为异常指标,说明有病毒复制现象,需要继续诊治,诊治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医嘱使用药物治疗。注意治疗后的复查,可以每3-6个月复查一次病毒DNA和肝功能情况,如果是在治疗用药期间,则不要随意间断用药或停药,以免治疗失败。有少数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后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正规治疗可以明显减少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风险。
检查乙肝两对半是不需要空腹的,食物或是药物并不会干扰乙肝五项的检测结果。所以空腹与否并不是很关键。如果同时打算检查肝功能或是乙肝DNA是需要空腹的,需要空腹8小时以后抽血检查,检查前一天不要吃油腻的食物,避免影响检查的结果。乙肝五项是确定有无乙肝感染的重要标志,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大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查阳性;小三阳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e抗体阳性。
乙肝五项指标中的抗体有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抗体三种。一般所说的乙肝抗体特指乙肝表面抗体,它属于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一般是不会再感染乙肝的。但是乙肝表面抗体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数量会逐渐减少,如果抗体数量小于10的时候一般起不到保护性作用,需要及时加强注射乙肝疫苗才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乙肝感染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生活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一般是不会感染乙肝的。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但是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一般考虑是既往感染过乙肝。需要进一步检查乙肝病毒DNA等指标来评价肝脏情况。
检查乙肝抗体是不需要空腹的,乙肝抗体是乙肝特异的指标物,食物或是药物并不会干扰这个检测结果。所以空腹与否并不是很关键。如果打算同时检查肝功能,是需要空腹的。需要空腹8小时以后抽血检查,检查前一天不要吃油腻的食物,避免影响检查的结果。乙肝抗体属于保护性抗体,一般是在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或是既往感染过乙肝痊愈后产生的免疫抗体,抗体数量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需要定期复查,如果抗体数量减少到10以下时是不能起到保护作用的,需要及时加强注射乙肝疫苗。
建议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完毕后3个月,去医院检查乙肝抗体。每个人接种疫苗后产生抗体的速度不一样。有的人比较敏感,注射完二针以后就可以产生抗体了。乙肝的全程免疫程序是三针,可以在第三针注射完成以后3个月检查抗体。主要是给机体一个反应的时间。乙肝抗体产生以后并不是终生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体内的抗体数量。如果体内的抗体水平较低,需要及时加强接种乙肝疫苗。因为抗体水平太低,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