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颈动脉狭窄多由动脉硬化及其斑块造成,如同居家用的水壶产生的水垢一样,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病理改变。所谓预防就是延迟和减少动脉硬化及其斑块的发生、发展,要从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上进行调整,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合理的饮食和习惯。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低盐低脂,多吃蔬菜和含糖量低的水果,控制好体重。戒烟控酒,同时要注意适当锻炼及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另外,患者要定期进行体检,出现问题及时就医,尽量早期防治。
脑梗死的症状与梗死的面积、部位及血管阻塞的情况有关。早期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即腔隙性脑梗死,或“TIA”即短暂性脑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呕吐、意识障碍、共济失调、失语、感觉障碍、偏瘫、四肢麻木等症状。损伤运动神经,表现为对侧肢体感觉偏瘫;损伤语言中枢,表现为失语症状;影响到感觉中枢,可能引起肢体感觉障碍;脑梗死发生在脑后循环,主要表现为头晕,有的是眩晕,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吞咽困难等症状。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的症状。出现以上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合适的治疗。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是根据病人从发病到医院就医的时间、病人的情况、影像学检查的情况等综合评价来决定的。一般来讲6小时,现在认为4.5小时以内进行治疗效果更好。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分两种,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1.药物治疗一般为症状轻、超过治疗时间窗、或其他因素不适宜手术的。以静脉溶栓、控制血压,抗血小板,改善脑血循环等。2.手术治疗主要以介入为主,如动脉溶栓、动脉取栓、动脉支架等。当然,如果病情需要也可以实行手术血管搭桥,进行治疗。
椎动脉狭窄支架后有复发的可能。支架术后,血管内膜出现增生,还会再次引起动脉狭窄,由于椎动脉发出的形态关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支架后复发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再狭窄”。相比于颈动脉等其他部位来说,术后出现复发的概率相对高一些。另外椎动脉狭窄术后的患者,如果不注意保养,不控制血压,长期肥胖,不注意锻炼,且不按医嘱进行服药,复发的概率会高一些。椎动脉狭窄术后复发后,可以通过球囊扩张,再次植入支架,进行治疗。同时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注意按时复查,定期观测病情后续的恢复情况。
脑梗死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头颅CT、颅脑核磁、超声检查、血管造影和实验室基本检查等。头颅CT平扫是脑梗死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早期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核磁对脑干、小脑病灶、脑梗死等有很好的分辨率,可明确病灶大小、位置。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颅内动脉血管的狭窄及闭塞情况,评估血液循环状况。血管造影可清楚观察到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动脉狭窄、血管病变的情况。脑梗死的检查还包括一些基本检查,如血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凝血功能、血糖、肝肾功能等。
颅内动脉瘤手术前,要明确病灶的大小、位置,进行术前基本检查,包括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等,明确是否有并发症,具体还要根据治疗方法来做术前准备。如果选择神经介入治疗,术前要做好抗血小板方面的检查,在介入治疗中进一步做血管造影检查。如果准备做开颅手术,要做好麻醉的准备,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应对准备,防止术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在进行颅内动脉瘤手术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