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间隙过大,可根据病因、牙齿缝隙的大小和年龄,采取手术治疗、正畸治疗。具体所使用的方法需严格按照医生指导,选择适合的矫正治疗。如果牙间隙是由慢性牙周炎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导致的全口牙缝暴露,则临床上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减小过大的牙缝,因为牙槽骨吸收及牙龈退缩是不可逆的。对于个别牙的较大牙缝,尤其是前牙,影响美观,此时可通过膜龈联合手术来改善牙龈外观。对于牙齿不整齐者,导致牙缝过大,可通过正畸的方法关闭牙缝。对于替牙期儿童牙缝过大,则无需处理,待恒牙全部萌出后选择是否需要治疗。
在临床上,蛀牙长息肉可以初步判断为三种情况。1.牙髓息肉在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时,患牙有较大的穿髓孔,并且根尖孔粗大,牙髓血运丰富,使炎性牙髓组织增生呈息肉状;经穿髓孔突出,此时应进行根管治疗。2.息肉生长在牙周膜上系在多根牙的龋损发展过程中,不但髓腔被穿通,髓室底亦遭到了破坏,外界刺激使根分叉处的牙周膜反应性增生,息肉状肉芽组织穿过髓底穿孔处进入髓室。治疗建议是尽快将龋齿拔除,手术切除牙周膜息肉。3.息肉存在于牙龈上多是在患牙邻面出现龋洞时,由于食物长期嵌塞加之患牙龋损处粗糙边缘的刺激,牙龈乳头增生进入龋洞所形成的空间,形成息肉样。此时应尽快治疗,手术切除牙龈息肉,进行根管治疗或龋洞填充。
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牙疼,一般在怀孕3个月以前、7个月以后不建议特殊治疗。如果病情严重,严重影响孕妇休息、饮食和胎儿发育,可以在4-6个月行简单的急症处理,暂时缓解疼痛,待孕期结束,再进行彻底治疗。一般情况下,建议女性备孕时,到正规口腔医院就诊,进行口腔健康的全面检查,若有口腔问题,要及早处理,不要留至孕期,避免怀孕时痛苦。如果未及时处理,孕期产生了明显的疼痛,影响孕妇休息和胎儿生长发育,要到医院进行就诊和处理。用药和治疗时都要特别谨慎,禁止拍X线片,避免射线对胎儿的影响,也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洗牙一般是不疼的,但可能出现酸胀不适等情况。洗牙机器是通过超声波震动去除牙石,机器的超声波振动频率是可以调节的,洁牙机机头是纯钛的,不损伤牙齿,而且机头选择性比较多,有洗前牙、后牙、牙缝及左右牙的型号分类可选择,而且洗牙时医生动作比较轻柔,所以洗牙时一般是不会疼痛的。如果牙结石比较多而且大,洗完牙齿后,可能会觉得牙缝隙会比较大,因为牙结石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结石去掉后,牙缝暴露。牙结石较多,牙龈炎症较重,洗牙时会出血,属于正常现象,患者不必害怕,洗牙后一周左右,牙龈就会恢复正常。洗牙后不能吃太凉或太热的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牙齿敏感。
牙龈增生是否有必要切除要看牙龈增生的性质及程度。若为炎症性增生,那么一般经过彻底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后,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条件下,一般可以自行恢复而不需要手术切除。但对于实质性增生如药物性牙龈增生、牙龈纤维瘤病、妊娠期龈瘤等,经过基础治疗后仍不能完全恢复,就需要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恢复牙龈正常生理外形。因此,牙龈增生是否需要切除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同。牙龈增生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经专业医生检查后明确病因,进行对因、对症治疗。
溃疡性口炎的治疗要根据病情进行对症处理。溃疡性口炎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一种黏膜疾病,容易发生在舌、颊黏膜、上颚等。如果症状不明显,没有疼痛等症状,不需要处理,一般1周左右就可以自愈。如果溃疡处疼痛,可以用些溃疡散剂、漱口液,如口腔溃疡散、3%过氧化氢溶液等。溃疡性口炎一般是免疫力低下,或者缺乏维生素等引起的。患者平时保持好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吃完东西后可以用生理盐水漱口,多进行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