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打过乙肝疫苗还有可能会被传染。打乙肝疫苗主要是为了使人体获得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在接触乙型肝炎病毒时不被感染。体内的保护性抗体滴度大于10mIU/ml,才能够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小时候打过乙肝疫苗还可能会被传染,主要是因为部分人打了疫苗但体内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或者是体内抗体的数量随着时间延长已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机体已失去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所以有可能会被传染。因此,在打乙肝疫苗3-5年后,建议复查保护性抗体,如果抗体滴度已经较低,可再次复种疫苗。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临床表现有乏力、恶心、肝区不适疼痛、尿黄表现,查体发现蜘蛛痣、肝掌、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等表现,可初步判断有病毒性肝炎。2、病原血清学检查通过病原血清学检查,检测病毒的抗原或抗体,以及病毒核酸,可以明确病毒性肝炎的具体病因。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可诊断乙肝病毒感染。3、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出现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说明存在肝损伤,再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即可明确诊断病毒性乙型肝炎。
通常情况下,小三阳患者乙肝病毒可以转阴,但乙肝表面抗原很难转阴。小三阳是指乙肝五项检查中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为阳性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小三阳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复制能力比较弱,数量比较少,传染性也比较小,所以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实现乙肝病毒DNA的转阴,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遵医嘱应用替诺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实现病毒转阴。小三阳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快,忌酒,慎用损肝药物。
在临床当中,乙肝表面抗体偏高的意思具体如下:如果只是乙肝表面抗体偏高,乙肝五项的其他指标都是阴性,这是在注射乙肝疫苗之后的正常现象,表示体内有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如果乙肝表面抗体偏高,同时存在其他指数的升高,比如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或者核心抗体阳性,就表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处于病毒发作期。如果乙肝表面抗体偏高,同时有乙肝e抗体或核心抗体升高,但表面抗原与e抗原并未升高,则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在已经治愈。
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母亲有乙肝不会遗传给孩子,但会传染给孩子。乙肝是指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肝脏病变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属于传染病,但不是遗传病。乙肝妈妈在分娩时,母体携带的病毒从孩子黏膜、皮肤破损处进入体内导致感染,但不会导致胎儿某一基因突变或变异而患病,所以不会遗传给孩子。另外,乙肝孕妇可以通过遵医嘱应用替诺福韦、替比夫定等抗病毒药物进行阻断,同时孩子出生后尽快打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疫苗等方式进行阻断,防止传染。
戊肝是指戊型病毒性肝炎,一般2-4周能治愈。戊肝是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会严重损害肝脏,使患者表现出疲乏、发热、恶心、上腹不适、黄疸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遵医嘱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等药物保肝护肝及对症治疗,一般用药2-4周后就可治愈。部分患者病情严重,甚至发展为肝衰竭,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则治愈时间可能会相对延长。少数戊肝可转为慢性,出现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危害身体健康,患者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避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