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指的是脑梗死,是由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可分为急性、慢性。在分析脑梗死病因时,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脑梗死的TOAST分型,按病因分为5种,即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以及其他病因型、不明原因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梗死的机制是血栓形成、动脉栓塞、载体动脉病变堵塞穿支动脉及低灌注,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根本病因,其危险因素多包括高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因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通常患者的CT和核磁检查存在直径>1.5cm的大脑半球或小脑、脑干梗死灶,且血管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狭窄>50%或闭塞,同时血管病变符合动脑粥样硬化改变。
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包括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也包括其他心脏病,如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栓子通常来源于心房、心室壁血栓及心脏瓣膜赘生物,少数来源于心房黏液瘤。
小动脉闭塞主要是由于穿支动脉或其远端微动脉闭塞,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脂质透明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另外,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等也可引起该病变。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与女性,首次发病的平均年龄约65岁。但通常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
血管源性,如动脉夹层、脑血管畸形、其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疾病、脑静脉源性缺血性卒中等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另外,血液源性、药物滥用、系统性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均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通常是发现上述2种以上病因类型,但难以确定哪一种与该次缺血性卒中有关。或无法判断病因,且相关辅助检查不充分,均属于不明原因型缺血性脑卒中。
针对急性脑梗死,西医治疗脑梗死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由于西医改善脑循环的药物有限,而中药里大部分活血化瘀药物均具有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临床上常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中成药化瘀丸,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保护脑神经等。必要时还可联合化瘀丸与阿加曲班,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发挥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