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女每天摄入酒精不得超过25克和15克,否则就会对肝脏造成伤害,而且酒精物质摄入的越多,对于肝脏的损伤会越大,长时间大量饮酒会增加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的患病几率。
- 酒中含有酒精,其成分主要是乙醇,因为乙醇90%在肝脏代谢,所以乙醇会对肝脏产生影响。在肝脏的处理下,乙醇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乙醛-蛋白质结合物,对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
- 人体肝脏是处理乙醇的主要场所。肝脏的肝小叶是个相对容易缺氧的地方,而乙醇代谢过程耗氧,会导致小叶中央区缺氧。长期大量饮酒者,肝内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血流动力学紊乱,进一步加重了肝内缺氧的情况,对肝脏功能的正常发挥是极其不利的。
- 肝脏中含有一些细菌,有些是对身体有益的,这些细菌会吸收肝脏的毒素,长期喝酒会导致肝脏的酸碱环境发生细微改变,将有益细菌杀灭,因此肝脏内毒素产生增加,甚至会在肝脏积累,对肝脏细胞的正常发展产生影响。
所以从健康角度讲,建议大家都可以滴酒不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给自己的肝脏增加压力,甚至带去疾病;如必须饮酒,建议将其控制在安全界限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