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
2025WSO/WHL立场声明:高血压控制策略在卒中预防和管理中的应用
世界卒中组织与世界高血压联盟在2025年2月2日发布了《2025WSO/WHL立场声明:高血压控制策略在卒中预防和管理中的应用》。该文章主要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关于高血压控制策略的建议,以预防和管理中风。其详细介绍了各种血压测量技术、血压分类、血压与卒中风险、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选择、最佳降压靶点、通过降血压预防脑卒中的非药物途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自发性脑出血的血压单独管理、以及在社区实施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和控制。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中西医康复策略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脑卒中为“四高”疾病,即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发生率达到50%,如果误治或失治,会使痉挛状态被永久地固定下来,不但会引起患侧肢体的疼痛、僵硬,而且会造成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和活动度受限,最终造成残疾。解除痉挛是脑卒中偏瘫康复的重点和难点,其可直接影响中风偏瘫康复的疗效。为解决这一重点和难点,脑卒中中西医康复专家共识编写组基于临床实际,通过整体论治与个体化康复相结合,于2025年2月17日制定了《脑卒中痉挛性瘫痪中西医康复策略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应以中西医结合康复为核心,联合康复医学科、针灸科等多学科团队,从诊断、西医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康复治疗等方面予以综合管理,充分借鉴国内外临床实践经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临床疗效确切、发展潜力巨大。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但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并增加家庭及医疗负担。CABG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包括脑卒中、癫痫、神经认知障碍以及周围神经损伤,主要与手术术式、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所用药物有关。既往研究发现,规范术前和术中评估、加强术中监测和术后干预有利于早期发现神经功能障碍并及时给予治疗,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从而改善CABG患者预后。2025年2月25日,北京神经科学学会脑心共患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总结了CABG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及诊疗规范,以指导CABG围术期并发症的规范化管理,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
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动脉瘤复发率低、手术费用低、血流重建方式成熟等优势。目前,开颅手术面临手术量下降、患者倾向微创介入治疗、部分介入手术医师缺乏开颅手术技能等诸多挑战。同时,动脉瘤显微手术尚缺乏统一规范。鉴于此,由我国神经外科及介入领域专家组成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专家共识工作组,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治疗策略、手术适应症、术前评估、麻醉管理、开颅夹闭治疗、血流重建治疗、复合手术应用、并发症处理及预后、护理与康复等问题进行反复讨论,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征集专家建议,制定了《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并于2025年2月11日发布,为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且切实可行的临床指导方案。
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经颅超声检查中国指南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性损伤与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经颅超声(transcranialsonography,TCS)为辅助筛查PD的常规影像学手段,TCS显示黑质高回声可作为诊断PD的标准之一。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组织国内资深专家,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共同讨论制定了《帕金森病经颅超声检查中国指南》,并于2025年2月25日发布,旨在规范TCS检查流程,并推广其在PD诊疗的应用。
2025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识建议: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和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并且其患病率和发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尽管近几十年来新疗法显著改善了疗效,但由于疾病修饰疗法(DMTs)数量的增加和相关的安全考虑,治疗前景变得越来越复杂。针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目前最佳的多发性硬化症管理实践,国外神经内科相关专家小组共制定了80项共识建议,并于2025年2月9日发布了《2025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识建议:多发性硬化症(第1部分)》和《2025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识建议:多发性硬化症(第2部分)》。该指南的第一部分概述了共识建议,涵盖DMT咨询和选择、DMT前评估、DMT疾病活动监测、DMT切换和DMT停用等领域。其余的建议在第二部分中概述,包括DMT治疗期间的风险缓解策略、特殊情况下的DMT管理(包括妊娠、产后、哺乳期、包括新冠在内的活跃感染和恶性肿瘤)、一般生活方式措施、急性MS复发和MS的症状治疗。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致死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恰当的营养管理对延缓ALS的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2025年2月27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运动神经元病工作组发布了《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该共识针对ALS患者营养管理的重要问题,如多学科协作、营养干预目标、吞咽困难评估、营养支持方式及社会支持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7项具体建议和实施策略。该共识强调ALS患者营养管理的个体化,以及根据患者病程进展进行动态调整的营养策略。通过科学的临床评估和干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重症肌无力
FcRn拮抗剂治疗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2024)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致病性自身抗体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免疫治疗已成为MG的重要治疗方法,其中新生儿Fc受体(FcRn)拮抗剂作为一种全新靶向免疫治疗药物,通过与免疫球蛋白(IgG)竞争性结合FcRn而加速清除致病性IgG,在临床实践中治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鉴于上市之初临床医生用药经验尚不丰富,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安全应用FcRn拮抗剂,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重症肌无力协作组牵头制定了《FcRn拮抗剂治疗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2024)》,并于2025年2月19日发布,旨在为中国临床医生提供用药参考。
睡眠障碍
2025ISPA专家共识建议:褪黑素在发育正常儿童中的应用
虽然褪黑素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失眠管理,但针对医疗保健从业者,尤其是典型发育儿童的临床指南很少。由于现有数据稀少或不确定,国际儿科睡眠协会(IPSA)成立了一个由儿科睡眠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组成的工作组,首先审查现有文献,然后制定一套基于证据(在可能的情况下)和共识的建议。IPSA在2025年2月4日发布了《2025ISPA专家共识建议:褪黑素在发育正常儿童中的应用》,以指导从业者在决定使用褪黑素治疗儿童失眠时做出决策。
偏头痛
2025ACP临床指南:门诊预防发作性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CP)为门诊环境中照顾成人间歇性偏头痛(定义为每月头痛天数为1至14天)的内科医师于2025年2月4日制定了《2025ACP临床指南:门诊预防发作性偏头痛的药物治疗》。ACP基于对预防阵发性偏头痛的药物治疗的比较益处和危害的系统评价、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以及经济证据,提出了这些建议。并评估了以下干预措施的比较有效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Ⅰ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B-blockers、calcitonin基因相关肽(CGRP)拮抗剂-gepant、CGRP单克隆抗体、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以及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
其他疾病
2025ASPN指南共识:慢性疼痛的生理闭环控制神经调节的定义、现有证据、临床应用和未来应用)
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了关于生理闭环控制(PCLC)设备的指南,强调这些疗法在提供准确、一致、实时治疗、增强医疗护理和减少变异性方面的潜力。由于神经调节市场对PCLC策略的关注日益增加,美国疼痛和神经科学学会(ASPN)寻求制定关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指导,以及围绕PCLC系统(PCLCSs)的分类,并制定基于证据的最佳实践评审,于2025年2月3日发布了《2025ASPN指南共识:慢性疼痛的生理闭环控制神经调节的定义、现有证据、临床应用和未来应用》。
2025ISA指南: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支持治疗
2025年2月21日,国际淀粉样变学会发布了《2025ISA指南: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支持治疗》。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是指一组蛋白质错折障碍导致器官沉积淀粉样蛋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如果不成功治疗,最终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治疗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针对错误折叠蛋白的潜在来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种淀粉样变病类型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反应率更高,生存期更长。支持性护理措施是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改善症状负担和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并在类型导向疗法发挥作用时延长生存期。该指南中提供了系统性淀粉样变的8个方面的支持性治疗建议:心脏病、肾脏病、周围神经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自主神经病、胃肠病、凝血病和出血、营养和血液学。
T1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中枢性手屈曲痉挛专家共识(2024)
中枢性肢体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中手屈曲痉挛常导致患者活动能力丧失,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是恢复肢体功能的前提。T1神经根切断术是近年提出的新术式,已证实用于治疗中枢性手屈曲痉挛可行。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中枢性手屈曲痉挛专家共识制定小组在2025年2月10日发布了《T1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中枢性手屈曲痉挛专家共识(2024)》。该共识通过对中枢性手屈曲痉挛的病因、症状表现、功能评估以及T1神经根切断术适应症、手术原则与流程、康复方案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T1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中枢性手屈曲痉挛的规范化方案,供临床医生参考,以期进一步提升中枢性手屈曲痉挛的治疗水平。
扫码添加神经学界小秘书
领取2025年2月指南
敲门暗号
[2月指南]
编辑|麦麦
排版|麦麦
审核|梓霖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