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症状多种多样,根据发病性质和病情不同,一般将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和混合性脑卒中三大类,临床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80%、10%~15%和5%。常见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突发性面瘫、言语障碍、肢体无力、失语、头晕等[1]。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脑血栓、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被称为小中风。它们在临床上呈现不同的表现:
1、脑血栓
常在安静状态下发病,病程较缓慢,通常无头痛和呕吐症状。
进展较为渐进,与脑动脉硬化有关,也可能与动脉炎、血管病等罕见病因相关。
表现为半身不遂、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头晕或突然跌倒等颈内动脉和(或)椎-基底动脉症状和体征,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
2、脑栓塞
多突然起病,无前驱症状,可追溯到栓子(血凝块)的来源。
栓子通常来自心脏或心脏外部,突然脱落并经血流至脑组织中,造成血管堵塞。
意识清晰或短暂意识模糊,表现为半身不遂、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头晕或突然跌倒等颈内动脉和(或)椎-基底动脉症状和体征,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
具有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脑功能障碍的特点。
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病程急骤,多为颅内小血管堵塞。
症状通常不严重,无意识障碍,腰穿无血,每次发作持续通常数分钟至1小时。
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或消失,具有短暂、可逆、局部脑血液循环障碍的特点,可反复发作,预后较好。
小中风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每次表现通常为其中一部分,例如突发一侧虚弱或麻痹、说话困难、视物模糊或失明、剧烈头痛或步履不稳。
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可分为两大类: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1、脑出血
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症状包括反复头痛、呕吐、血压升高。
病情迅速进展,常伴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多伴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史,腰穿脑脊液80%含血或压力增高。
2、蛛网膜下腔出血
主要由于先天性脑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硬化引起,出血发生在脑表面的蛛网膜下腔中。
病程急骤,表现为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伴有脑膜刺激征。
少数病例可能出现脑神经或轻度偏瘫等局部病灶体征,腰穿脑脊液呈血性。
临床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诊断依据包括在用力、情绪激动、咳嗽、排便等诱因下急性发作,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头晕,患者可能表现躁动不安、定向、记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
混合性脑卒中
混合性脑卒中的确诊目前仍缺乏一致性标准,但以下几方面可作为关键诊断依据:
患者具备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病史;
病程急性,表现出典型脑卒中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这些症状和体征无法单一解释为某一脑区的异常;
CT或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新发生的出血和梗死灶分布在一侧或双侧不同的血管区域。这种类型的患者在临床上相对较为罕见。
如何预防卒中
脑卒中的病因包括一些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遗传因素和出生体重等,但还有一些因素尽早干预和控制,可预防90%的脑卒中[2]。
1、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
早期、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应首先改善生活方式,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加用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病患者除改善生活方式外,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改进生活方式及控制饮食,必要时口服降糖药或采用胰岛素治疗。绝经后的女性和40岁以上的男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建议脑卒中高危人群定期(3~6个月)进行血脂检测。
2、尽早发现心房颤动
成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人群应定期体检,尽早发现心房颤动(房颤)。房颤患者应根据病因、出血风险、以及自身的经济条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3、颈动脉斑块和狭窄注意事项
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应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戒烟;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或斑块伴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无论血脂是否异常,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如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且血脂正常,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4、腔隙性脑梗死及时预防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是罹患脑卒中或认知障碍的高风险人群,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脑血管病相应的预防[3]。
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预防
持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导致神经精神、心脑血管、肾脏、眼、骨骼等多系统损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改善饮食增加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的摄入,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干预来减少脑卒中风险。
6、小心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俗称鼾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对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7、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
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有可能降低有先兆偏头痛女性患者的脑卒中风险,但应避免过度使用收缩血管的药物。
8、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
戒烟戒酒:建议尽量戒烟,不吸烟者避免被动吸二手烟。尽量少喝酒或不喝,且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少量饮酒可预防脑血管病。
减肥:超重和肥胖者应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增加身体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必要时可去医院就诊,减重可使血压下降,也可降低脑卒中风险。
健康的饮食:每天至少适量摄入12类食物(水果、蔬菜、鱼、肉、乳制品、盐、油、鸡蛋、谷类、豆类、坚果和茶)中的其中7种。针对国内的饮食习惯有专家提倡江南饮食,即建议增加粗粮,减少精米精面;推荐植物油,低温烹饪;增加白肉、减少红肉,推荐豆制品;蔬菜多多益善,保证适量水果;推荐适量坚果、奶类;强烈推荐蒸、煮、涮的烹饪方式。
选择合适的运动:保持适当的身体运动,可降低脑血管病风险。①建议健康成人进行每周至少3~4次、每次至少40min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②如需工作或其他原因需静坐的人群建议每坐1h进行2~3min的身体运动。
保持心情放松:长期精神紧张不利于控制血压和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甚至还可以诱发某些心、脑血管病。应学会用妥善的方式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比如通过与人倾诉或跑步、打球等运动来释放,或者培养1-2个兴趣爱好等。
如何识别脑卒中?善用“FAST”评估法
“FAST”是一个简单易记的脑卒中快速识别方法:
Face(面部):检查患者的面部是否有下垂的迹象,比如让患者微笑或露齿,看是否一侧面部肌肉无法正常运动。
Arms(手臂):让患者双臂平举,看是否有一只手臂无法维持而下垂。
Speech(言语):观察患者说话是否清晰,是否能够理解别人的言语。
Time(时间):一旦发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立即记录时间并拨打紧急电话。
家人发生卒中如何急救?
家人发生卒中后首先拨打120!
不浪费时间与他人商量(包括在医院工作的亲友)询问。在没明确诊断之前,询问谁也没用!到医院后,也必须相信眼前的医生做出的判断!
不建议用私家车运送病人去医院,一旦中途遇到堵车或病人病情突然加重,私家车里的家人是无法处理的。且一般家属很难分辨哪些是有卒中绿色通道的医院。
等待120的正确做法:
等待救护车期间不乱喂药物、食物、水,也不要用指尖放血等。
让患者平躺,头转向一侧(避免如发生呕吐导致窒息),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等待救护车即可。
当然,上述的正确做法都是针对已经突发中风的患者。当急症来临,并不是我们在家做得越多就越好!而我们应该做得更多的是在平时,如何尽量保证不发病。
脑卒中的急救是一个争分夺秒的过程。通过快速识别症状、立即采取行动、安全转移患者、正确处理现场情况以及及时到达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同时,积极的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也是避免脑卒中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5
[2]SugYS,HellerRF,LeviC,etal.Knowledgeofstrokeriskfactors,warningsymptoms,andtreatmentamonganAustralianurbanpopulation[J].Stroke,2001,32(8):1926-1930.
[3]王文志,龚涛,刘鸣,等.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6(9):684-709.
[4]湖北省脑卒中防治中心科普宣教专家组,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脑卒中防治科普宣教专家共识[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1,28(6):713-718.DOI:10.3969/j.issn.1007-0478.2021.06.024.
编辑|暖暖
排版|暖暖
审核|麦麦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