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根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的数据显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有25万例。出生缺陷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不但严重危害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影响家庭幸福和谐,也会造成巨大的潜在寿命损失和社会经济负担。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出生缺陷也叫先天畸形,我国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出生缺陷相关疾病涉及以下几类。
1、先天畸形
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多指(趾)、唇裂、尿道下裂、神经管畸形等。
先心病是全球出生缺陷最常见的疾病,患者可合并多种畸形,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轻者可终身无症状,重者出生即出现严重症状,如缺氧、休克,甚至夭折。
多指(趾)畸形是手、足部最常见的一种先天畸形,可伴有并指(趾)及短指(趾)畸形。器官发育畸形还包括唇腭裂,俗称“免唇”。如果上颚,小舌头也裂开,俗称“狼咽”,医学上叫腭裂。
先天畸形严重影响患儿的容貌吞咽、发音及心理。孕期、产前超声诊断是筛查此类疾病的主要措施。
2、染色体异常
包括唐氏综合征、猫叫综合征、Turner综合征等。
最常见的是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该病的主要特征为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迟缓和特殊面容。患儿眼距宽、鼻梁低平、眼外侧上斜、舌常伸出口外、流涎多。60%的唐氏综合征患儿在胎儿早期夭折、流产。有幸存活下来的患儿会有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智能障碍和残疾等表现。
唐氏综合征的预防,主要靠产前筛查,也可进一步采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若提示风险较高,最终需通过羊膜穿刺检查或绒毛采样,进行染色体或DNA基因检测,予以明确诊断。
3、遗传及代谢性疾病
包括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耳聋、地中海贫血等。
遗传代谢性疾病在新生儿期常无典型症状,可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严重呕吐、肝功能不全、特殊气味、容貌怪异、皮肤和毛发异常等。多数患儿神经系统异常,严重者会急性发病造成痴呆、脑瘫,甚至昏迷、死亡等。
遗传代谢性疾病可筛查、可诊断可治疗,且治疗效果较好。因此,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如高苯丙氨酸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已纳入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
出生缺陷病因多种多样,目前主要认为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或者两者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其中环境因素所致的出生缺陷约占10%,遗传因素为主的出生缺陷约占20%~30%,而剩余约60%~70%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营养因素。遗传性疾病分为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史的子代发生出生缺陷的风险较高。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发育不良、唇腭裂等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均为多基因病,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
因此,遗传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超过80%的出生缺陷,遗传学病因研究是防治出生缺陷的关键和基础[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出生缺陷干预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包括婚前检查、遗传咨询、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孕早期保健。
具体措施如下:
①对夫妻双方进行必要的婚前、孕前体检。
②有以下情况的夫妻必须进行遗传咨询:近亲婚配的夫妇;夫妇双方或一方患有某种遗传病,或有遗传病家族史;有致畸物质或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的夫妇;已生育过一个有遗传病或先天畸形患儿的夫妇;有自发性流产史的夫妇;女方年龄超过35岁或男方年龄超过40岁的夫妇。③孕前三个月至孕后三个月补充叶酸,有效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④孕前3个月接种风疹疫苗。⑤做好孕前及孕早期保健,计划怀孕、作息规律、健康饮食、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酒等,避免接触高温、有毒的环境等[2]。
二级预防:主要是在孕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采取措施,以预防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具体措施包括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三级预防:对已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筛查,早期发现患儿,及时诊断治疗,尽早改善预后。
具体措施如下:
①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足跟血检测):筛查病种包括高苯丙氨酸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近年来,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可拓展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病种覆盖范围扩大到40余种。
②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利于尽早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及时干预治疗。
③开展儿童系统保健:通过规范体检及早发现出生缺陷患儿,如髋关节脱臼、马蹄内翻足、先心病、唇腭裂患儿等,争取适时进行手术治疗[3]。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