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且我国终生卒中的患病风险位居世界首位,其中缺血性卒中在所有卒中中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因此,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受到了国内外的重视。今天我们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为大家整理出八张图,供大家参考学习。由于各地区的医疗水平不同,所以需要大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从而有效制定个体化的最佳诊疗策略。
另外,指南指出,有几项临床研究提示高龄患者行血管内治疗是可行的[1,2];对于儿童及孕妇等特殊群体,目前也有相应的研究报道通过血管内介入进行治疗[3];而妊娠不应是血管内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如果怀疑孕妇大血管闭塞,应当给予必要的腹部射线防护[4,5];大血管闭塞卒中的儿童人群,也有研究显示,早期血管内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3]。
由于各地区的医疗水平不同,所以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比如患者的发病时间、医院的位置等,从而有效制定个体化的最佳运送策略。
1.临床症状及评估量表
临床症状方面,以突发神经功能障碍为主,但后循环卒中的临床表现可以为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
而评分量表方面,可以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行快速评估。其中的简易评分量表适用于医务辅助人员,而复杂的评分量表则适用于卒中医师和护士。复杂评分量表中,NIHSS评分是预测大血管闭塞最为有效的评分工具之一[8]。
2.术前影像学评估
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的患者,应该及时做颅脑影像学评估。而对于超时间窗的患者来说,影像学评估也尤为重要。
3.其他辅助检查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需要在入院后立即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应尽量缩短检查所需时间(Ⅰ级推荐,C级证据)。另外,血糖的检测也应当在行血管内治疗前进行。如果怀疑凝血功能障碍,需要等待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结果。除此之外,患者入院后还需要常规心电图检查。
1.取栓技术
取栓技术及推荐意见如图:
2.不同血管闭塞部位的治疗策略
不同血管闭塞部位的治疗策略及推荐意见如图:
1.围手术期血压管理
目前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围术期血压的管理策略并不明确[6],指南给出的推荐意见如图:
2.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
指南指出,抗血小板药物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基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患者的临床转归。但目前缺乏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直接研究证据[7]。
3.麻醉方式的选择
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主要有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和清醒镇静。对于围手术期麻醉方式的选择,目前缺乏相关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针对缺血性卒中,指南给到的意见主要是两方面:第一,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治疗选择局部麻醉、清醒镇静或者全身麻醉都是合理的,此为Ⅰ级推荐,B级证据;第二,后循环大血管闭塞介入治疗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主要是可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介入导管室条件个体化选择麻醉方式,此为Ⅱ级推荐,C级证据。
及时有效的诊治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带来了明显的临床获益,而《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治疗策略、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临床医生在诊治急性缺血性卒中提供了依据。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