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闺蜜之间的耳语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常听到周围好朋友的私密吐槽,比如“我跟你说,我发现我的月经血里面有血块,而且月经的颜色也不正常,有时候是粉红色、有时候又是黑色的。你说我会不会是得了什么大病?或者我怀孕后又流产了?不应该啊,我们最近也没.......”种种诸如此类的“大”问题。但其实在妇产科医生的眼里,这些所谓的“大”问题并不属于问题,只不过是子宫内膜在“搞鬼”罢了。
子宫内膜从形态学上可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两种,子宫内膜的基底层由于不受卵巢激素的变化调节,一般不会发生剥脱。而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变化调节,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的特点,是胚胎植入的部位,也是构成月经的主要物质之一。
子宫内膜组织脱落的越多,月经血的颜色越鲜红。脱落的越少,月经血的颜色就可能是粉红色甚至黑色。可以这么说,月经期是子宫内膜功能层崩解、脱落与修复、生长同时存在的过程。根据组织学变化,可以将整个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按月经周期为28日来算)。
增殖期始于月经周期第5天,止于下次月经前14天,与卵巢周期中的卵泡期相对应。在增殖期时,卵巢合成的雌激素迅速增加至高峰,子宫内膜表面上皮、腺体以及血管均呈增殖性变化,内膜厚度可由原来的1-2mm逐渐增殖到3-5mm。
分泌期始于下次月经前14天,止于月经来潮时,此期与卵巢周期中的黄体期相对应。在分泌期时,子宫内膜在雌激素、孕激素的双重影响下可继续增厚。并且分泌期的子宫内膜腺体会出现分泌现象,血管生成迅速并进行性弯曲,间质疏松水肿。此时的子宫内膜不仅厚且松软,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发育。
图:卵巢周期
月经期即月经血排出的时期,是孕酮和雌激素最后撤退的结果。月经期始于月经周期的第1日,平均止于月经周期的第4或5日。在月经期时,由于内膜螺旋动脉节律性收缩及舒张,导致远端血管壁及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坏死的内膜碎片和血液一起剥落经阴道排出,即月经来潮,因此女性在月经期发现有少量血块考虑是正常现象。
另外,当子宫内膜因为种种原因出现增生或由于妇科良性肿瘤和息肉导致子宫内膜表面积增大以后,也可导致月经血量增多,引起月经血块,需就诊明确。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与月经的形成息息相关,内膜太薄或太厚都可影响月经量。另外,当女性在月经期同房导致经血逆流使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种植在其他位置后形成新的病灶,还会引起我们常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除此之外,子宫内膜还承担着孕育生命的重要使命,女性如果多次进行宫腔操作导致内膜受损,就会导致女性受孕困难,严重时还会引起反复流产或不孕。
参考资料
[1]郑友红,王沂峰,正常人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变化及机制[J].山东医药,2016.56(7)90-91.
[2]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