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可能是由于生成减少、破坏增加、丢失过多或分布异常等四大原因造成的。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遗传性: 如Fanconi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May-Hegglin异常等。
2)获得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结核)等。
2.血小板破坏增加:
1)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感染等。
2)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输血后血小板减少。
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功能亢进、降温。
4.血小板丢失:出血、体外灌注、血液透析。
5.其他:假性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