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通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控制心律,从而用于心房颤动(房颤)的防治。
目前有多种类型的起搏器可用于房颤的管理,包括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以及具有特殊算法的起搏器,如选择性心房起搏(AAP)或动态心房过速抑制(DAT)功能。植入方式通常为经静脉植入,即通过静脉将电极导线送入心脏,并将其与植入于胸部皮下的脉冲发生器连接。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极感知心脏自身的电活动,并在必要时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以维持正常的心律。在房颤防治中,起搏器可用于控制心室率、预防房颤发作、终止房颤发作或作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一部分,改善心功能。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包括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对于房颤患者,适应症包括需要长期控制心室率、频繁发作的症状性房颤、药物控制不佳的房颤等。禁忌证包括感染、出血倾向、静脉通路异常等。起搏器治疗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证实,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任何医疗干预都存在风险,起搏器植入相关的风险包括感染、电极脱位、静脉血栓形成、起搏器综合征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风险和获益。
植入起搏器后,患者应注意定期复查,监测起搏器工作状态和电池寿命;避免接触强磁场环境,如核磁共振成像(MRI),除非确认起搏器具有MRI兼容性;避免剧烈运动或可能导致电极脱位的活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