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天没有感受到胎动,不一定不正常,需要结合孕周、胎儿状态、孕妇自身情况以及胎动计数方法等因素综合判断。
一般来说,孕妇在孕18-20周左右开始感受到胎动,但每个孕妇感知胎动的时间可能有所不同,早的可能在孕16周就感受到了,晚的则可能到孕22周甚至更晚。孕早期胎动通常较弱,次数也较少,孕妇可能感觉不到或被误认为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胀气等。随着孕周增加,胎动会逐渐增强,次数也会增多,孕中期以后,胎动幅度更大,孕妇更容易感受到。不同孕周的胎动频率和强度存在差异,孕晚期由于胎儿体积增大,宫内空间相对狭小,胎动幅度可能会比孕中期略小,但胎动次数应该大致相当。胎儿有自己的睡眠周期,通常持续20-40分钟,甚至更长,在睡眠期间胎动会明显减少甚至消失,醒来后胎动会增多。每个胎儿的活动规律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胎儿比较安静,胎动相对较少;有的胎儿则比较活跃,胎动较为频繁。孕妇的情绪、身体状况、羊水量以及服用的某些药物也可能影响胎动,比如孕妇焦虑、紧张、疲劳或患有某些疾病,以及羊水量过少或过多,都可能影响胎动。胎动计数方法和时间段的选择也会影响结果,比如在胎儿活跃的时间段计数,胎动次数自然会比在胎儿安静的时间段计数多。一般来说,每天早中晚各固定一小时计数胎动,每小时胎动次数大于3次,12小时胎动次数大于10次,或两小时内胎动次数大于6次,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如果一两天内胎动明显减少或消失,尤其是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比如腹痛、阴道出血等,则需要警惕,因为这可能是胎儿缺氧等危险情况的信号。建议出现胎动异常的孕妇应及时就医,进行胎心监护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胎儿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孕妇应该从孕早期就开始关注胎动,学会自我监测胎动,养成每天固定时间计数胎动的习惯,并记录胎动次数和强度,及时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