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妊娠相关的静脉血栓栓塞(VTE)!
在发达国家,VTE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VTE死亡的孕产妇约占所有死亡孕产妇的10%。研究表明,妊娠期和产褥期女性VTE发生风险明显高于非妊娠期女性。因此,有效预防和管理VTE及其并发症对改善孕产妇结局具有重要意义[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严重的静脉系统疾病,主要是指静脉内血液不正常地凝结成块,导致静脉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妊娠相关的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约90%的妊娠期及产褥期DVT发生在左下肢,且以髂静脉和股静脉为主。最早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伴或不伴皮温升高和红肿。髂静脉血栓形成可出现下肢肿胀,伴或不伴腰腹部、臀部/背部疼痛。当患侧的小腿围与对侧相差>2cm时,应高度警惕DVT的发生。多数PE患者症状不典型,比较常见的是呼吸困难,其次为胸痛、咳嗽、紫绀、下肢疼痛、肿胀,休克一般较少见。
这是因为孕产妇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多数人的血液呈高凝状态,VTE发生风险较妊娠前明显增加,且妊娠期和产褥期发生率各占一半。目前,多次妊娠妇女数量增多,加之婚育年龄推迟,高龄孕产妇逐年上升,致VTE发生风险增加[2]。
VTE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相关,根据不同危险因素的特征,分为4点:
(1)VTE或VTE史
包括既往有VTE病史、经过治疗后目前仍存在的VTE等;
(2)存在与VTE发病相关的合并症
活动性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Ⅰ型糖尿病肾病、镰状细胞病、恶性肿瘤等;
(3)暂时性危险因素
妊娠期间外科手术、妊娠剧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
(4)产科及其他危险因素
VTE家族史、高龄、产次、肥胖、截瘫或长时间制动、全身性感染、多胎妊娠、子痫前期、剖宫产术、产程延长、死胎、严重产后出血或大量输血等。
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等。
1、临床表现和体征
当孕产妇出现下肢疼痛、肿胀需高度警惕DVT的发生;出现颈部胀痛、意识淡漠、头痛呕吐等症状,需警惕颈静脉和颅内静脉系统栓塞;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紫绀等症状,需警惕PE的发生。
2、辅助检查
当患者可疑DVT时首选血管加压超声检查;可疑PE时,先行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高度可疑PE时,应完善V/Q扫描或CTPA检查。
注意:不推荐D-二聚体作为孕产妇VTE筛查、诊断、预防或治疗的参考指标。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3]明确指出:
①高危因素的动态评估是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VTE发生的重要手段。
②健康宣教、物理方法是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首选,包括告知孕产妇合理膳食、规律开展孕期运动、避免脱水、避免长时间卧床或制动、鼓励术后早期活动、识别VTE的风险因素和早症状等。
③妊娠期及产褥期有VTE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合理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比如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华法林、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等。
此外,以下几种物理方法可作为VTE的预防措施和辅助治疗手段:
①足背屈;
②防血栓梯度加压弹力袜:适用于产前或产褥期可以自由活动的孕产妇,或接受药物抗凝的同时穿戴梯度加压弹力袜;
③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或足底静脉泵:适用于长时间卧床制动的孕产妇,存在VTE高危因素尤其是剖宫产术的产妇,建议至少使用至产后第2天,对于不适宜穿梯度加压弹力袜的产妇可以考虑整夜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若合并严重外周动脉疾病或溃疡、近期皮肤移植、外周动脉旁路移植术、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重度腿部水肿或肺水肿、对已知材料或产品过敏、严重腿部局部疾病(如坏疽、皮炎、未治疗的感染切口、脆弱的“纸样”皮肤)等情况时,不适宜用上述物理方法。
具体的预防措施根据《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制定的妊娠期及产褥期VTE预防措施的实施指引,如下图。
·经评估后达不到预防用药指征者,建议非药物方法预防VTE;·经评估后达到预防用药指征者,建议非药物方法和抗凝药物联合应用预防VTE;·对同时存在出血和VTE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建议先使用非药物方法预防至出血风险降低后,再评估是否需要联合抗凝药物预防VTE。
参考文献:略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