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通常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烧在临床上是指发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是持续性发热,也可能是间断性发热,具体情况主要取决于感染者的病情程度以及用药剂量。
如果患者用药剂量不足,可能会出现退热作用不明显的情况,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建议按照说明书调整药物剂量。
另外,对于部分自身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感染者,由于自身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身体素质不佳,难以抵抗新型冠状病毒,也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发热的情况。如果持续发热超过3天,建议就医治疗。
除药物治疗之外,还可适当进行物理降温,比如多喝水、使用退热贴、温水擦身等,也有助于促进体温下降。
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不断复制,当体内病毒载量较高时,则会刺激免疫系统,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发热,该症状常在发病后第2天开始出现。
当体温大于38.5℃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进行治疗,比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连花清瘟颗粒等,一般一段时间后体温可逐渐下降。
待药效消退后,由于体内的病毒载量相对较高,因此会再次引起发热症状,表现为间断性发热,总体发热过程一般为3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