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痴呆综合管理的概念较为广泛,包括全面的管理和全程的管理。在2024年4月21日召开的“认知之光:汇聚顶尖智慧,共筑AD治疗新未来”线上会议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军教授分享了痴呆的综合管理相关内容,刘教授介绍了痴呆的多种类型诊断相关的内容,包括病史问询技巧、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在辅助检查中特别强调了生物标志物对AD诊断的重要意义,以及AD诊断的最新标准。
痴呆影响着全球众多名人,如美国前总统里根,他的公开信提高了公众对痴呆研究的关注。痴呆主要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而在中国,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AD),占所有痴呆病例的50%至70%。
阿尔茨海默病最早由阿尔茨海默医生在1906年报道,他在患者大脑中发现了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的缠结。随后的10年,这种疾病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AD)。目前,已知AD患者大脑中存在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但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明了。
自2007年IWG标准发布以来,AD被认为是一个连续进展的疾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晚期,这些分期是人为设定的,以便于临床诊疗。AD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20年,大脑内就已开始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
中国目前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约1000万为AD患者。尽管中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20,但美国的数据为1/10。中国痴呆患者占全球的1/4,这一比例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而上升。
目前,AD的管理关注患者三大核心症状:日常生活能力(A)、精神行为症状(B)和认知功能(C)。贾建军教授牵头制定的专家共识强调了对这三大核心症状的早期识别和干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AD的筛查包括病史询问、神经心理学辅助检查等。在综合医院中,即使医生可能并非专门从事认知障碍,但我建议像推动焦虑抑郁筛查一样,在问诊过程中多问几个问题。比如,询问患者是否有记忆力下降,特别是对刚发生的事情是否容易忘记。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筛查率。
门诊过程中,我们也要观察患者的动作姿态,特别是对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和路易体痴呆患者,步态和坐姿也能给我们一些提示。在问诊过程中,照顾者的角色非常关键,他们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认知功能水平改变。因此,照顾者应该在场,这样我们才能更完整地了解病情。
社区筛查常用的量表是AD8,它对患者、家属和照料者都适用,并且敏感性较好。此外,AD8量表目前免费提供,因此在社区使用比较方便。但对于专业人士而言,AD8可能还不够,因为它主要通过8个问题中的2个或以上问题的出现来判断认知障碍的可能性。如果存在疑似认知障碍,我们建议患者进一步到认知中心或高级认知中心进行诊断和量表评估。
量表评估包括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精神行为量表(NPI)和总体认知功能量表(MMSE)。这些量表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不同症状和功能状态。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患者的语言和其他能力,可能会使用一些流畅性语言和其他相关的检查。
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用于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许多患者早期主要是复杂工具的使用能力下降,比如不熟练使用微信或遥控器等。随着疾病进展,他们的整体日常生活能力也会下降,包括大小便、自理能力等。这种下降不仅受到认知水平的影响,还可能与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下降有关,例如患者可能不太会使用牙刷刷牙或自行冲凉等。
精神行为量表(NPI)是用于评估精神行为的量表,这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工具,因为研究表明,90%以上的AD患者可能会出现BPSD,会加重患者的自我伤害倾向。这种情况对于患者和照顾者均为困扰,增加了照护难度。
总体认知功能量表(MMSE)是一种综合评估量表,被广泛应用,可对患者的智力和认知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估。然而MMSE存在一个天花板效应,尤其是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可能得分较高但实际不符合情况。对于鉴别是否存在痴呆的问题,MoCA可能更适合。
辅助检查包括神经影像学、脑脊液检查和生物学标志物。当前,生物学标志物如p-tau181和p-tau217已得到广泛认可,未来的研究将关注如何降低检测成本和设定标志物的使用场景。可能在社区进行筛查是一个合适的场景。血液标志物既可以用作筛查工具,也可以作为药物疗效的观察指标,在药物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的诊断标准包括IWG-2和NIA标准,它们都强调了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
国内外的指南都提倡全程管理,包括早期干预、药物和非药物联合治疗。全面管理流程包括诊断和干预,尤其是如何处理BPSD。非药物干预非常多,包括社区对疾病的重视和积极参与。在广东地区,我们正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市政友好社区的建设,希望全社会都能参与进来。
近年来,传统药物剂型也在不断改进,包括卡巴拉汀的纳米微片。新药物如甘露特纳(971)和仑卡奈单抗备受关注,这些都符合国际指南。其中,像卡巴拉汀和多奈哌齐这类药物在中国被广泛推荐,并有Ⅰ证据支持其改善患者认知、精神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能力,这对整体症状的改善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精神行为症状的改善,这是一个新的焦点,因为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新剂型出现,以方便患者服用,并降低药物副作用,同时加强其他药物的疗效。这种创新的剂型对于处理BPSD患者非常有益。
这种新型卡巴拉汀纳米微片适用于临床一线用药。新型剂型带来更方便、更安全的治疗方案,符合临床推荐和基础研究的要求。卡巴拉汀纳米微片是乙酰胆碱酯酶(AchE)制剂,同时也是丁酰胆碱酯酶(BuchE)的抑制剂,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改善有更好的优势。它的双靶点作用可能更有效,而且通过纳米微片剂型,可以降低副作用。另外,这种新型剂型在服用方面也更便捷,对于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尤其方便,吸收速度快且胃肠道反应小,患者的依从性也会从而提高,能够长久获益。
这是对卡巴拉汀纳米微片长期使用治疗的一项预测结果,显示在5年内,平均每周使用260次,认知能力的评分可以提升7分,这是非常显著的进步。
另外,除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方案也包括认知训练、康复和刺激,以及管理症状和行为的方案。
未来的研究将关注生物学标志物,特别是血液标志物的潜力,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模型进行早期、大规模的筛查。此外,研究还将探讨除药物以外的干预方式,以更有效地管理AD。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日益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早期干预和长期治疗。通过全面评估和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认知之光 | 刘军教授专访: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症状及改善方式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主要影响大脑功能,尤其是与学习、记忆和行为相关的区域。那么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呢?如何改善?近日,我们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军教授,刘教授将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刘军教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状主要分为三大块,临床简称为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