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事介入治疗与心脏起搏器植入。专注于溶栓药物分子改造及机制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事介入治疗与心脏起搏器植入。专注于溶栓药物分子改造及机制研究。
北京医院
张妮,医学博士,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200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9年取得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18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侧重于高血压病专业,在高血压病诊断、治疗方面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社区医生高血压病规范诊治培训以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为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中青年专家论坛(CHIEF)成员、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在临床工作同时担任心内科教学秘书,长期从事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八年制学生以及轮转住院医生的带教工作,连续两年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医学超声杂志》、《中华保健医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心血管杂志》、《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论著及综述。主要参与中央保健科研课题----药物负荷超声心动新技术和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研究、中国心血管风险分层(cRisk)研究、北京地区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优化筛查方法及预后影响的研究、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干预策略研究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内科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1998年获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2001年-2004年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专业(硕士),2012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专业医学博士。2010年至今在北京安贞医院任心内科主任医师。主要擅长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擅长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参与了首发基金重点支持课题等大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承担首都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的教学工作,发表第一作者专业论文13篇,均为国家级重点科技源收录期刊,其中1篇SCI。作为骨干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媒体村医务志愿工作,并获得“北京市优秀志愿者”称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988年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毕业,1994年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内科博士毕业。1988年起就职于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内科和心内科,2005年聘为主任医师。 擅长心力衰竭、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着重研究心力衰竭临床药物治疗和发病机制,并积极推广心力衰竭的规范治疗和患者管理方法。 曾出版“慢性心力衰竭的社区干预模式”(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年)、“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心力衰竭诊治问答”(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等文章和专著。
北京医院
内科学硕士,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北京市药理学会心脑血管心脑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199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2007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内科硕士学位,2012年攻读心血管内科博士学位,主攻方向:冠心病震波治疗。2009年至2010年公派前往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学习冠脉介入治疗技术一年,取得合格证书。2011年前往韩国首尔峨山大学医学中心心脏学院参加第31期ACT高级介入技术及理论学习班,取得合格证书。擅长冠心病普通及复杂(CTO,左主干,弥漫钙化病变)介入治疗,尤其适用“更细”导引导管(5F)完成冠脉介入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并降低桡动脉闭塞率;熟练使用冠状动脉压力导丝检查及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指导介入治疗,掌握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治疗技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杨士伟,中共党员,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北京大学心血管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介入心脏病学博士后,Mayo Clinic访问学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2病房主任医师,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014年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2014年入选北京“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10余项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主编(译)专著3部,获得发明专利6项。2012 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专业特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室上速、频发室早及特发性室速等)冷冻及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心肌病酒精化学消融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及心肌活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医学博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副教授。199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2002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98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04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称。2009年11月晋升为主任医师。 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主要负责肺部感染性疾病、呼吸内镜检查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作为负责人承担2项局级课题,主要参加人参与多项科研项目。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30多篇,第一作者SCI文章5篇,参编专著6部。擅长: 肺感染、肺结节、胸腔积液,气管镜和胸腔镜。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介入性肺病学、呼吸危重病学、肿瘤的基础研究。主持、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4项科研课题,作为第2完成人完成1项科研课题,作为第5完成人完成1项科研课题,5项科研项目经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获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证书。参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作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近5年作为第一作者先后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专著1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03年8月起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呼吸科工作。2017年2月调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对于呼吸内镜技术、胸膜疾病具有较丰富的诊疗经验。在临床科研工作方面,目前主持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扬帆”临床技术创新项目1项、“青苗”青年人才培养项目1项、北京市卫健委临床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重点项目1项。近5年来发表各类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4篇,有关内科胸腔镜自发荧光成像的原创新研究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HEST》,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在教学工作方面,现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见习、实习及教学查房和规培医师、进修医师的带教工作。擅长: 介入呼吸病学,呼吸内镜,胸膜疾病。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医学硕士,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感染学组委员,南京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发表有《铝粉尘引起结节病样肺肉芽肿病》、《CSD肽对肺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及Smad信号表达的影响》等多篇论文及参与编写《肺弥漫性疾病影像学.病理.临床》,《实用间质性肺疾病》,《肺科医师读片指南》等多篇著作。
中日友好医院
医学博士,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部主治医师(取得副主任医师资格)。社会任职:曾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总干事,兼任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呼吸专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工作秘书,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青委会常委,中国哮喘联盟网站编委会栏目主编等。学习经历:201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呼吸内科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2011年起,历任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专业特长:擅长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与肺部结节。临床研究方向为慢性气道疾病。科研成果:作为骨干于2017年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于2015年参与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攻关项目课题。发表论文情况:在Lancet Planet Health、《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等医学期刊发表论著约20篇。教学情况: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任务。
北京中医医院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先后师承国内著名中西医结合感染控制专家张淑文教授、国医大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晁恩祥教授。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擅长领域:慢性咳嗽、慢阻肺、哮喘、间质性肺病、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肺癌以及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痤疮、湿疹等顽疴痼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头痛、头晕、失眠、乏力、抑郁状态等症;对腰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椎骨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的中医手法、针灸、中药治疗有一定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临床及基础科研课题,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20余篇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