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中共党员,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北京大学心血管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介入心脏病学博士后,Mayo Clinic访问学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2病房主任医师,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014年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2014年入选北京“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10余项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主编(译)专著3部,获得发明专利6项。2012 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专业特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室上速、频发室早及特发性室速等)冷冻及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心肌病酒精化学消融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及心肌活检。
恶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颤、室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多形性室早、室速等,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心脏器质性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心包炎、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扩张型心肌病等,这些器质性心脏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脏结构及电生理的改变,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高钾,容易引起心肌电活动紊乱,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生严重的心肌缺血时,如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功能紊乱,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肥厚型心肌病杂音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多可闻及明显的第四心音,并且心脏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第二心音多表现为反常分裂,这是因为左心室射血时受到的阻力增大,导致主动脉瓣的关闭延迟所致;而第三音则常见于同时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浊音界会向左有所扩大,而心尖的搏动向则会向左下移位,并且有出现抬举性冲动,更或者是出现心尖双搏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胸骨左缘下段其心尖内侧可听到收缩中期或晚期喷射性杂音,并且向心尖传播,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收缩期震颤。
心脏室上速指的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原因、病理性原因、药物等引起的。1.生理性原因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有些人长时间吸烟、喝酒、喝浓茶、喝咖啡、情绪波动幅度过大、体力活动等,有可能会刺激心脏,继而引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病理性原因当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慢性肺部疾病、低钾血症、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疾病时,有可能会对心脏造成刺激,导致心房、房室结信号传导异常,引起心跳加速,最终导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药物因素长时间服用肾上腺素、阿托品、洋地黄等药物,也有可能会对心脏造成刺激,引起心跳加速,导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比如、一些花菜、卷心菜、菠菜、猕猴桃、橘子等。另外,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含钾、镁丰富的食物,比如:香蕉、豆类、核桃、花生等。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除了多注意饮食外,还需要适当的吃些药物,比如:1.钠通道阻断剂包括奎尼丁、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主要是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2.β受体阻断剂包括倍他乐克、比索洛尔、普萘洛尔等,针对频发的房性早搏、频发的室性早搏。3.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是胺碘酮,胺碘酮的应用比较广泛,可以用于多种房性、室性心律失常,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扑动效果非常好。4.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常用药物为维拉帕米,这种药物一般多应用于冠心病的心律失常患者。
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病因扩张型心肌病多是由于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内分泌紊乱或者是代谢异常、长期饮酒等原因导致的。肥厚型心肌病多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且还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2.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多需要选择β受体阻滞剂(比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比如: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比如:螺内酯、安体舒通等)、利尿剂(比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正性肌力药(比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等。除了药物治疗外,有时还需要选择心脏移植手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时多会选择β受体拮抗剂(比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比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等。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以选择经室间隔切除术、酒精室间隔消融术治疗。
室间隔缺损为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一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手术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但没有能够针对室间隔缺损的药物,而药物多用于室间隔缺损引发的并发症治疗。比如:血管扩张剂可以降低左室负荷;肺动脉高压进行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肺动脉高压,有效的改善相关症状。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手术包括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等。儿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小于等于10mm,不合并病理性主动脉瓣反流,可选用介入治疗,介入手术对儿童的创伤相对较小,4~10岁时手术效果最佳,此时患儿的预后恢复较好;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适用于室间隔缺损较大的患儿,一般将年龄控制在1~4岁左右,进行择期手术。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不一样,手术时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也存在差异性,需要在医生面诊后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