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偏高是否要紧需结合具体原因判断,生理性偏高通常无严重危害,但病理性偏高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风险。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正常数值范围一般为2至4g/L,其水平偏高可能由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导致。生理性偏高常见于妊娠、运动后或老年人群体,例如孕妇在孕期因身体处于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会生理性升高,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病理性偏高则与感染、炎症(如肺炎、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等疾病相关。这些疾病会激活凝血系统,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长期的纤维蛋白原偏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促使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身体健康构成较大威胁。例如,纤维蛋白原偏高可能诱发高血压、静脉血栓、脑卒中和动脉硬化等疾病,还可能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和炎症反应加重。
若怀疑纤维蛋白原偏高由疾病引起,需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并定期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