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预防不良事件。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针对特定情况的介入治疗。
在诊断评估方面,医生会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等检查来评估心肌厚度、心室功能和梗阻情况。生活方式调整方面,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竞技性体育活动,以减少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风险。药物治疗方面,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常用于控制心率、降低血压和缓解胸痛症状;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对于有室性心律失常高风险的患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以有效预防猝死。室间隔心肌消融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且存在严重症状的患者,通过消融部分心肌来减轻梗阻。心脏移植是针对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最后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遵循医嘱按时服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应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定期复查,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