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漏出液和渗出液的主要区别在于形成机制和成分。漏出液是由于血管内压力增高或血管壁通透性轻微改变,导致血液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胸腔、腹腔或心包腔而形成的液体。而渗出液则是由于血管壁通透性显著增加,炎症、感染、肿瘤等因素导致血液中蛋白质、细胞等成分渗出到浆膜腔内形成的液体。
区分腹水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需要结合多个方面的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判断。蛋白质含量是关键指标之一,漏出液的蛋白质含量通常低于25g/L,而渗出液的蛋白质含量则高于30g/L。比重方面,漏出液的比重通常低于1.015,渗出液的比重则高于1.018。细胞计数上,漏出液的细胞数量较少,每微升通常低于100个细胞,而渗出液的细胞数量较多,每微升常高于500个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也是重要参考,漏出液的LDH水平通常低于血清的60%,而渗出液的LDH水平则高于血清的60%。在外观上,漏出液通常清澈透明,而渗出液可能浑浊。凝块形成方面,渗出液在体外放置一段时间后容易形成凝块,而漏出液则不易形成凝块。李凡他试验(Rivalta试验)用于检测浆膜腔积液中的黏蛋白,渗出液呈阳性反应,漏出液呈阴性反应。胆固醇含量上,渗出液的胆固醇水平通常高于1.6mmol/L,而漏出液的胆固醇水平较低。补体水平在渗出液中通常降低或正常,而在漏出液中通常正常。葡萄糖含量方面,漏出液的葡萄糖含量与血糖相近,而渗出液的葡萄糖含量可能低于血糖水平。pH值上,渗出液的pH值通常低于7.3,而漏出液的pH值通常高于7.3。病原学检测有助于明确感染源,渗出液中可能检测到病原体,而漏出液通常无菌。
日常生活中,腹水患者应注意保持低盐饮食,限制水分摄入,避免食用腌制、油炸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监测体重和腹围变化,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若出现腹胀加重、尿量减少、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