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是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疾病。
肝脓肿的病因多样,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通常通过胆道、血管或直接蔓延等途径进入肝脏。患者常出现发热、寒战、肝区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黄疸、腹水等。诊断主要依靠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以及必要时肝穿刺活检。治疗方面,早期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针对已形成的脓肿,常需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或手术切开引流。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液体管理也很重要。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胆道疾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增强自身免疫力等。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同时,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