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和风湿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而风湿病通常指风湿热,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可累及心脏、关节、大脑等部位。
在发病原因上,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于免疫系统紊乱,导致关节滑膜炎症,进而侵蚀关节软骨和骨质;风湿病则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人体产生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受累关节方面,类风湿关节炎通常累及双侧对称性的多个小关节,如手指、腕、足趾等;风湿病则常累及大关节,如膝、踝、肘、腕等,且常伴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症状表现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关节症状外,还可有乏力、低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风湿病患者则有发热、关节炎、心脏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小结等表现。影像学检查中,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可见关节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积液,晚期可有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等;风湿病患者的关节X线检查常无特异性改变,但累及心脏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方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自身抗体常为阳性,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风湿病患者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常升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阳性。治疗原则上,类风湿关节炎需长期使用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以控制病情进展;风湿病则主要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以清除链球菌感染,同时可使用抗炎药物缓解症状。预后方面,类风湿关节炎如未经规范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风湿病如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通常良好,但若累及心脏,则可能留下永久性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凉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但需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应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风湿病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