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用综合性的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针对糜烂性胃炎,首先应确保诊断明确,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等手段确定病变程度和范围。治疗的核心在于消除病因,如停用可能损害胃黏膜的药物,戒除烟酒等。缓解症状方面,可使用胃动力药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腹胀、早饱等症状。保护胃黏膜是关键,常用药物包括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这些药物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胃酸和其他刺激因素的损害。抑制胃酸分泌也是重要措施,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能有效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对糜烂病灶的刺激。如果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则必须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通常采用四联疗法,即两种抗生素、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和一种铋剂,疗程一般为10-14天。饮食调整方面,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的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改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轻精神压力等。定期复查不可忽视,通过胃镜等检查,可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规律饮食,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食物应以清淡、营养丰富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戒烟限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伤害。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