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标志物检测、肝穿刺活检、腹腔镜检查以及肿瘤相关抗原和基因检测等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超声检查因其无创、便捷、经济的特点,常作为首选的筛查方法,能够发现直径2厘米以上的病灶。增强CT和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血供情况,对肝癌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MRI,其多参数成像和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使得在鉴别诊断方面更具优势。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甲胎蛋白(AFP)是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其升高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提示作用,但需注意AFP在某些良性病变如活动性肝炎、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也可能升高,因此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当影像学检查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仍不能明确诊断时,肝穿刺活检可以作为金标准,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但肝穿刺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腹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肝脏表面情况,并在直视下进行活检,对诊断也有一定帮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相关抗原和基因检测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如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等,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乙肝、丙肝患者,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肝功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避免过度劳累等,对预防肝癌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