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疝和腹股沟疝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位置、疝内容物、多发人群、临床表现、嵌顿风险、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股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股环、经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形成的疝,而腹股沟疝则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点突出形成的疝,包括斜疝、直疝和股疝等类型。
股疝与腹股沟疝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发病位置上,股疝发生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股静脉内侧,股管内,而腹股沟疝则发生在腹股沟区域,斜疝多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疝内容物上,股疝多为小肠或大网膜,腹股沟疝内容物也类似,但斜疝还可能包含睾丸或精索等结构。多发人群上,股疝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与女性骨盆较宽、股环较大有关,腹股沟疝则男性多于女性,且斜疝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直疝多见于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上,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大腿根部内侧的肿块,站立或咳嗽时增大,平卧后可回纳或不可回纳,腹股沟疝的肿块则位于腹股沟区,斜疝可下降至阴囊,直疝位于腹股沟内侧,一般不进入阴囊。嵌顿风险上,由于股管狭小且近乎垂直,股疝嵌顿风险较高,一旦嵌顿可引起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急性肠梗阻症状,腹股沟疝嵌顿风险相对较低,但大型疝或病史较长的患者也易发生嵌顿。诊断方法上,股疝主要依靠体格检查,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史进行综合判断,有时需与脂肪瘤、淋巴结肿大等鉴别,腹股沟疝也主要依靠体格检查,特别是查体时压迫内环口观察疝块是否回纳,以及是否进入阴囊,必要时可进行超声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原则上,由于股疝嵌顿风险高,一旦确诊,无论症状轻重,均建议尽早手术修补,腹股沟疝如果症状不明显且疝囊较小,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使用疝气带等,症状明显或疝囊较大者则选择手术治疗,目前多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
无论是股疝还是腹股沟疝,日常生活中都应注意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同时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加强腹肌锻炼,增强腹壁强度,对于预防疝的发生和发展有积极作用。对于已经患有疝的患者,更应注意避免上述诱因,一旦出现疝块增大、疼痛加剧或嵌顿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