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neuritis,VN)是指一侧前庭神经急性损害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和不稳,易向患侧倾倒等症状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1]。
由于目前前庭神经炎的诊断治疗缺乏统一、规范化的标准,患者在急性期常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导致病情迁延,所以前庭神经炎的诊治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讲述前庭神经炎的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分类
临床上将VN的自然病程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
急性期是指患者在急性眩晕起病的14天内,或床旁检查仍存在向健侧的自发性眼震。
恢复期是指患者在急性眩晕起病超过14天,且床旁检查未发现自发性眼震。
诊断方法
目前VN诊断尚缺少确定性诊断试验,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
临床症状
急性期
患者会出现持续且剧烈的眩晕,常明确表述为“视物旋转”,头部活动会使眩晕感加剧,并伴有恶心、呕吐及不稳的感觉,且在站立状态下容易向患侧倾斜。但一般不伴有听力下降或其他脑干、小脑相关的症状。
患者往往会采取健侧耳向下的侧卧位、闭眼并保持头部静止等姿势,以此来减轻眩晕的不适感。
恢复期
患者的眩晕症状消失,此时多描述为非旋转性头晕、不稳和/或头部运动后的短暂眩晕。
患者在恢复期通常可以独立站立行走,但部分患者会出现行走时向一侧偏斜,偏斜方向与前庭代偿状态相关。
体格检查
急性期
亚历山大定律
患者向健侧凝视时,眼震的速度和幅度均增大;而当向患侧凝视时,眼震的速度和幅度则均减小,但眼震的方向和类型则保持不变。水平方向摇头、乳突或前额部震动、过度通气均可使眼震幅度增强[2]。
床旁甩头试验
患者在进行床旁水平甩头试验时,若向患侧进行甩头动作,可观察到显著的纠正性扫视眼动;当向健侧进行水平甩头时,通常不会出现或仅出现轻微的纠正性扫视眼动。
但是,当患者的病变部位比较局限或纠正性扫视仅出现在头动过程中时,此试验可表现为正常。
交替遮盖试验
当患者处于坐位或站立状态时,可能会伴有头部向患侧倾斜的现象,同时还会出现患侧眼位低、健侧眼位高(垂直反向偏斜)在内的眼偏斜三主征。
此时进行交替遮盖试验,去遮盖的眼睛会出现垂直方向的再纠正眼动,多数情况下,患侧的下位眼会表现出向上的纠正性眼动,偶尔也会在健侧的上位眼去遮盖时出现向下的纠正性眼动。
此外,部分患者由于眼球的反向偏斜,还可能出现轻微的垂直复视现象。
闭目直立/原地踏步试验
部分患者在闭目直立试验或闭眼原地踏步试验时,会出现向患侧的倾倒或偏科,过指试验闭目时可偏向患侧[3]。
恢复期
患者在进行床旁的体格检查时,未发现自发性眼震。
部分患者在进行水平摇头试验后可呈现阳性反应(即水平摇头试验后出现与刺激平面相符合的水平性略带扭转眼震,眼震的快相朝向健侧,且在数十秒内逐渐减弱)。
另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眼震方向反转。
在进行闭目直立试验或闭眼原地踏步试验时,患者仍可能出现向一侧的偏斜,但偏斜的方向并不固定。
辅助检查
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可耐受前庭功能检查,应尽早安排适合的前庭功能检查,如双温试验、甩头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TR和转椅试验等。
常规的头颅MRI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中枢结构性的病变。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进行多模式的脑部功能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中枢的代偿情况。
建议VN的诊断标准如下:
急性、首次、持续性眩晕发作,伴有恶心、呕吐和姿势不稳等症状;
无听力下降及其他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或体征;
单向水平为主略带扭转的自发性眼震,伴或不伴轻微上跳成分,眼震符合亚历山大定律,患侧甩头试验阳性;
相关辅助检查提示单侧前庭神经功能减弱,如患侧vHIT增益降低伴纠正性扫视,患侧双温试验反应降低,患侧VEMPs异常,患侧OTR等,纯音听阈检测示听力正常(或明确听力损害与本次疾病无关);
排除其他疾病。
治疗方法
VN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前庭抑制剂
VN患者在急性期会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及眩晕症状,可短暂使用异丙嗪、地西泮和氯丙嗪等前庭抑制剂,以缓解症状。但此类药物不建议长期使用,原则上使用的时间不应超过3天。
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治疗
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
有研究推荐急性期VN患者使用短期、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对于恢复期患者不建议进行激素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
倍他司汀和银杏叶提取物
有试验数据表明,倍他司汀和银杏叶提取物EGb761能够有效促进前庭代偿,对患者的康复有益。使用疗程应当与前庭代偿的时间相匹配,通常建议持续使用3至6个月。
前庭康复治疗
主要包括改善前庭眼反射(VOR)的眼动训练和前庭脊髓反射(VSR)的平衡训练,如凝视稳定性训练、习服性训练、平衡与步态训练、行走训练等。
不同患者的前庭代偿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且对治疗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应根据患者的自述症状、临床表现以及前庭功能检查结果来制定个性化的前庭康复训练方案[4],以更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
另外,康复训练应遵循先简后繁、先慢后快的原则,开始时每1~2周调整1次方案,1~2个月后可逐渐延长调整方案的间隔时间。
研究进展
使用视频头脉冲测试与前庭神经炎分离
2025年3月,在《JournalofNeurology》发表了“Separatevestibularneuritisusingvideoheadimpulsetesting.Machinelearningmodelversusexpertclinician”,目的是让机器学习模型使用视频头脉冲测试(VHIT)来区分无害的病毒疾病或后循环中风(PC)和前庭神经炎(VN)。
VN、PC是潜在的威胁生命的事件。视频头脉冲测试(VHIT)是可以区分这两个诊断的前庭反射的定量度量。研究中使用急诊室中急性VHIT的未经编辑的头部和眼睛速度数据训练了机器学习分类模型,该模型对出现急性前庭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急诊室,其最终诊断为VN或PC。
研究发现,机器学习模型能使用VHIT数据有效地将PC与VN区分开,其精度与专家临床医生相当。他们有望作为协助急诊室临床医生评估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的工具。
参考文献
[1]李斐,鞠奕,张甦琳,等.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09):985-994.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20.09.001.
[2]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李斐,鞠奕,张甦琳,张青,赵性泉,庄建华.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9):985-994.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20.09.001.
[3]HimmeleinS,LindemannA,SinicinaI,etal.DifferentialinvolvementduringlatentHSV-Iinfectionofthesuperiorandinferiordivisionsofthevestibularganglia:implicationforvestibularneuritis[J].JVirol,2017,91(14):e00331-17.DOI:10.1128/JVI.00331-17.
[4]TokleG,MørkvedS,BråthenG,etal.Efficacyofvestibularrehabilitationfollowingacutevestibularneuriti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OtolNeurotol,2020,41(1):78-85.DOI:10.1097/MAO.0000000000002443.
编辑|三顺
排版|三顺
审核|梓霖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