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红斑狼疮(LE)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多种相关的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其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一种。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的一种特定类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红斑狼疮在疾病分类上,前者属于后者,后者除前者外还包括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药物诱发性红斑狼疮等;在疾病范围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如皮肤、关节、肾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而其他类型的红斑狼疮可能仅限于皮肤或特定器官受累;在病因及发病机制上,两者均认为与遗传、环境、激素等因素有关,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导致炎症和损伤,但具体机制仍有差异;在临床表现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多样,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痛、光敏感、口腔溃疡、肾脏损害等,而其他类型的红斑狼疮可能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在诊断标准上,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而其他类型的红斑狼疮则有各自的诊断标准;在治疗方法上,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而其他类型的红斑狼疮可能以局部治疗为主;在预后及并发症上,系统性红斑狼疮若未经治疗,预后较差,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狼疮性肾炎、神经系统损害、感染等,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改善预后,其他类型的红斑狼疮相对预后较好。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要长期随访和管理,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阳光暴晒,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遮阳伞等防晒措施;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注意饮食健康,避免刺激性食物;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感染源,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