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肝穿刺活检、腹腔镜检查和剖腹探查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肝区疼痛、腹胀、食欲不振、黄疸等,以及肝脾肿大等情况,为后续诊断提供重要线索。血液检查中,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AFP水平的显著升高常提示肝细胞癌的存在。影像学检查方面,超声检查是首选的筛查方法,简单易行且无创,能够发现直径2厘米以上的病灶;CT扫描则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解剖结构和病灶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肝癌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价值;MRI检查在鉴别肝细胞癌和血管瘤等方面具有优势,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率也较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显示肝脏血管的细节,有助于发现肿瘤的血管供应情况,为介入治疗提供指导。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通过获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病理类型。腹腔镜检查和剖腹探查则属于侵入性检查,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或需要手术切除肿瘤时进行,可以直接观察肝脏表面情况,并进行组织活检。
为了预防肝癌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过度饮酒和摄入发霉的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应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如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等,更应加强随访,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