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指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机体代谢减退,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本身疾病或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运输、代谢等过程中任何环节发生障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所致。常见病因包括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后、药物抑制、碘缺乏等。患者常表现为乏力、怕冷、体重增加、便秘、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抑郁、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声音嘶哑、心动过缓、食欲减退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黏液性水肿。实验室检查主要依靠甲状腺功能测定,如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或游离甲状腺素(FT4)降低。诊断时需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常用的药物是左甲状腺素钠片,需长期、规律服用,并根据甲状腺功能复查结果调整剂量。治疗目标是使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甲减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血脂异常、贫血、认知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出现黏液性水肿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有甲减家族史、曾接受过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方面,碘摄入充足的地区,应避免长期、大剂量摄入碘,防止诱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妊娠期妇女应保证充足的碘摄入,预防胎儿神经智力发育受损。
甲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饮食方面,保证营养均衡,适量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坚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医嘱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嗜睡、意识障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