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包括感染、电极移位或断裂、囊袋血肿或感染、阈值升高、静脉阻塞、过敏反应、心理影响等。
- 1.感染:是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发生在手术切口、起搏器囊袋或电极导线处,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渗液等,严重时可能引起败血症。
- 2.电极移位或断裂:电极导线可能出现移位或断裂,导致起搏器功能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需要通过X线检查等进行确认并及时处理。
- 3.囊袋血肿或感染:起搏器囊袋内可能形成血肿,通常是由于手术过程中止血不彻底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所致,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一般可以通过加压止血等保守治疗好转,但如果血肿较大或合并感染,可能需要手术清除。
- 4.阈值升高:是指起搏器工作时所需的电能量增加,可能是由于电极导线周围组织纤维化、电极接触不良等原因引起,会导致起搏器电池寿命缩短,必要时需要调整起搏器参数或更换电极导线。
- 5.静脉阻塞:多与电极导线的植入有关,尤其是对于需要多条电极导线的患者,可能导致同侧上肢水肿、静脉压升高等表现。
- 6.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对起搏器或电极导线的材料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局部皮肤红疹、瘙痒等,严重时需要取出起搏器。
- 7.心理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植入还可能对患者产生心理影响,例如焦虑、抑郁等,这可能与患者对疾病的担忧、对起搏器依赖等因素有关,需要心理疏导和支持。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和电池寿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以免电极导线移位或断裂。同时,要注意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患者应避免接触强磁场环境,如核磁共振、高压电线等,以免影响起搏器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