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指新生儿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颅腔内的一种严重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由缺氧、外伤、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引起,常见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表现为嗜睡、呕吐、尖叫、前囟隆起、肌张力低下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暂停、seizures等。诊断主要依靠头颅超声、CT或MRI检查,其中超声检查因其无创、价廉、可在床边进行等优点,成为首选检查方法。治疗方面,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保持安静、避免搬动、维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等,对于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儿,可给予维生素K1等药物治疗。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患儿日龄、胎龄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孕期保健、避免早产、提高产科技术、积极处理新生儿窒息等。
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出现嗜睡、喂养困难、呕吐、尖叫、前囟隆起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护新生儿头部,避免头部受伤,保持新生儿安静,避免过度刺激。对于早产儿或有窒息史的新生儿,更应加强监护,定期进行头颅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