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又称肝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由严重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导致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其病因主要包括各种严重肝病,如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以及诱发因素,如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大量放腹水、高蛋白饮食等。肝昏迷的症状多样,初期表现为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如欣快、易怒、反应迟钝等,逐渐出现嗜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如血氨测定、肝功能检查、脑电图等。治疗方面,应积极治疗原发肝病,去除诱发因素,并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营养支持、降低血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预防方面,应积极防治各种肝病,避免诱发因素。肝昏迷的预后较差,取决于原发肝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肝昏迷患者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应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血氨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饮食方面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少血氨生成,选择植物蛋白为主,避免高蛋白饮食诱发肝昏迷;同时保证热量供应,避免饥饿加重病情。应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道内毒素吸收;避免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熬夜等不良行为,以减轻肝脏负担。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