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主要区别在于出血部位和出血来源不同。硬膜外血肿是指血液积聚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通常由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破裂引起;而硬膜下血肿是指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常由桥静脉撕裂或脑皮质血管破裂引起。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在出血部位、出血来源、血肿形态、临床表现、CT表现以及治疗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硬膜外血肿位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出血来源通常是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破裂,血肿形态多呈梭形或双凸透镜形,边界清晰。在临床表现上,硬膜外血肿患者意识障碍可能有中间清醒期。在CT检查中,硬膜外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双凸透镜形或梭形高密度影。部分硬膜外血肿可自行吸收,部分需手术清除。相比之下,硬膜下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出血多由桥静脉撕裂或脑皮质血管破裂引起,血肿形态通常呈新月形或半月形,边界相对清晰或模糊。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较少有中间清醒期。在CT上,硬膜下血肿表现为脑表面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等密度或混合密度影。由于硬膜下血肿较少能自行吸收,多数情况下需要手术清除。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头部外伤,避免参与高风险的活动。如有头部外伤史,应警惕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对于已经确诊为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避免剧烈活动,以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