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ABO溶血症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体内的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胎儿红细胞被破坏而产生的一种溶血性疾病。
疾病的定义是指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母亲为O型,婴儿为A型或B型。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是母亲体内存在与胎儿血型不相容的IgG类抗A或抗B抗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A或B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红细胞被破坏。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出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甚至核黄疸。诊断方法主要依靠母婴血型鉴定、新生儿血清学检测(如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以及胆红素水平测定。治疗原则主要是降低胆红素水平,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白蛋白)、换血疗法等,对于严重贫血者可输血治疗。预防措施主要是对孕妇进行ABO血型不合的筛查,对既往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进行抗体效价监测,孕期可根据情况给予治疗,如中药、血浆置换等,以降低抗体水平。
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孕期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胎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出生后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黄疸出现时间及程度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合理喂养,保证营养摄入;遵医嘱进行光疗等治疗,并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监测病情变化,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