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是指足底筋膜发生炎症,导致足跟或足底疼痛。
足跟筋膜炎是一种由于足底筋膜反复受压或过度使用,导致其发炎和退化而引发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足跟或足底靠近跟骨处的疼痛,尤其在早晨起床或久坐后站立时疼痛加重,活动后可稍缓解,但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又复加重。病因多与长期站立、行走、体重过重、足弓结构异常、不合适的鞋子等因素有关。风险评估方面,长期站立工作者、肥胖人群、扁平足或高弓足患者等为高发人群。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医生对足部的检查,有时需结合X光、超声或核磁共振成像等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冰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拉伸运动、矫形鞋垫等。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体重、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进行足底肌肉力量训练等。康复训练主要以拉伸足底筋膜和增强足部肌肉力量为主。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度负重,选择合适的鞋子,进行适当的休息和功能锻炼。与其他足部疾病如跟腱炎、足底腱鞘炎、跟骨后滑囊炎等相比,足跟筋膜炎的疼痛主要位于足底近足跟处,且与足底筋膜的活动密切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应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穿着高跟鞋或过紧的鞋子,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定期进行足部拉伸和放松,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受凉,一旦出现足跟或足底疼痛,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