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指标是指用于检测和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有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II(GGT-II)等。诊断标准通常涉及这些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异常,如AFP大于400ng/mL,在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础上,可考虑肝癌的诊断。这些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不仅用于肝癌的早期筛查、诊断,还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治疗上,根据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选择手术、肝移植、射频消融、介入治疗或靶向药物治疗等。预后则取决于肿瘤的分期、治疗时机和方式,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定期体检,尤其是患有慢性肝病的人群,应定期监测肝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以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