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虚是中医学中的病症名词,指的是由于外在因素或内在原因导致脾肾两脏的阳气受损,出现一系列症状。
脾肾阳虚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脾肾久病,耗气伤阳;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临床表现有形寒肢冷,面色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下利清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疗原则是温补脾肾。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附子理中汤;常用中药有附子、白芍、白术、干姜、茯苓、桂枝、党参、炙甘草等。建议遵医嘱使用。
患者平时应食用温暖脾阳、补益肾阳的食物,比如羊肉、猪肚、韭菜、刀豆、山药、淡菜、鸡肉、籼米、糯米等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