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是指血液伴随粪便排出,主要包括血液和粪便分离以及血液与粪便混合两大类。
在排便过程中或排便结束后,有血液滴落在粪便上,与粪便分离。一般情况下,出血多为新鲜血液,常见痔疮、肛裂、肛窦炎、直肠息肉等病变情况。
排便时,粪便可表现为红色、暗红色、黑色等,出血和粪便混合在一起。多见于胃肠道病变,例如胃肠炎、胃肠息肉、胃肠癌、胃肠间质瘤等,一般情况下,出血位置越高,粪便颜色相对深一些,多以黑色为主。出血位置较低,粪便颜色相对越浅,以暗红色、红色为主。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近期吃一些动物血制品,也可能导致暂时黑色大便出现,这种情况并非血便,需要通过大便常规以及大便隐血试验进行鉴别。在发生血便情况后,应该及早就医,通过B超、CT、胃肠镜、病理学检查等项目,确诊病变后再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