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巢内网 2021-07-26
为了加强临床医生对阿尔茨海默病二级预防的重视,提高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的早期诊断能力,“2021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专题会议”于2021年7月23日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北京认知神经科学学会协办,北京巢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本次论坛以“如何能够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为主题,特邀10余位国内在该领域有笃深造诣的专家进行授课及交流。在AD的药物治疗方面,既往单抗类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即遭遇失败,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用药时间晚、适应症把控不严格以及用药剂量不足。因此,AD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本次会议强调在临床前期如何运用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AD的秘密武器,来实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防治及其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卢洁教授首先对参加2021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专题会议的专家、同道们表示欢迎和感谢。她指出,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二级预防,疾病预防的关键在于对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随着神经生化和神经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已取得长足进展。神经影像技术因无创、直观的特点,使得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优势。特别是分子影像技术Aβ-PET可以直观显示脑内Aβ的分布及沉积,能够辅助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研究显示,Aβ-PET的活体结果与尸检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新型特异性示踪剂的研发成功和投入使用,Aβ-PET脑显像技术正深刻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比如临床医生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从最初的临床病理实体,逐步转变为如今的生物学实体。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作为国际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已建立并完善了基于神经影像技术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平台,积累了很多的经验。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美国GE公司合作,率先在我国开展新型一体化PET-MRI临床验证研究。韩璎教授借此契机在东南亚地区首次开展PET-MRI一体化AD超早期神经影像学研究,并于2020年联合40余位国内知名临床医学、PET专家,发布了我国首部关于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蛋白PET脑显像方面的专家共识。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国内神经影像领域的专家与各位同道分享阿尔茨海默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的最新进展,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各位同道们能够互相交流,提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共同促进我国阿尔茨海默病诊疗的发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吕粟教授表示功能影像,如PET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对于早期诊断认知障碍非常重要。华西医院设计了精神影像(认知障碍)MRI检查方案及精神影像门诊流程,并开发了精神影像结构化报告系统,不仅方便医生解读临床报告,更使得患者易于了解自己的病情。吕粟教授表示,痴呆患者的标准化MRI评估应尽量在排除大脑其它病理状态或其它痴呆亚型的前提下,早期就做出AD的诊断,特别是海马和颞叶内侧的萎缩。最后,吕粟教授展示了一些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病例,并归纳了痴呆的MRI影像诊断思路。
深圳湾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郭腾飞教授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来历,并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Aβ和tau缠结的形成。目前,约有30%的70岁及以上的认知正常的老年人处于AD临床前期。该阶段是进行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现有的AD诊断技术包括,PET和MRI影像技术、脑脊液/血浆生物标记物。郭教授介绍了神经元tau缠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讲解了如何利用tau-PET进行AD诊断。PET分子显像可以实现对大脑Aβ斑块和tau缠结的精准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时空迁移特征评估,是AD诊断的影像“金标准”。而PET昂贵且操作成本高,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应用,因而脑脊液/血浆生物标记物成为了首选。脑脊液Aβ42/Aβ40能够更好地评估早期AD。血浆p-Tau有着不同特点,如p-Tau181能很好地区分AD和非AD并且与PET有很强相关性,而p-Tau217的浓度也能区分AD和非AD,且优于p-Tau181,血浆p-Tau231的特点则是在早期能更好地区分AD的病人。脑脊液/血浆生物标记物可以比PET分子显像更早地检测Aβ蛋白和tau蛋白的早期异常变化,可以作为AD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最后,郭腾飞教授同大家探讨了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的临床试验结果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朱霖教授作为放射性药物领域的专家,带领与会者从另一角度认识了阿尔茨海默病PET显像。放射性药物是带有放射性核素的简单化合物或放射性核素和被标记化合物组成的。PET是目前唯一可以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2007年,研究者首次利用PET和AV45分子探针在活体探测到了Aβ沉积;2012年,FDA首次批准Aβ分子探针上市;2018年,AD的诊断标准改变,以脑内Aβ斑块为生物标志物。2021年,第一个清除脑内Aβ斑块的单克隆抗体药物Aducanumab在争议中获得FDA批准。PET靶向探针的出现改写了临床诊断标准,实现了精准诊断,并且可提前预测老年痴呆的风险。准确的诊断对于确保患者得到最适宜的治疗至关重要。未来,将会有更多的PET分子探针投入临床,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韩璎教授详细了解了各个网络平台中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讨论,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专业人员,都存在对阿尔茨海默病基本概念的不理解。韩教授指出,“阿尔茨海默病”不能称为“阿尔茨海默症”,也不等于老年痴呆!痴呆是指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一组严重认知功能缺损影响到了日常生活能力,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阶段的临床症候群,又因为常见于老年人,俗称老年痴呆。痴呆的病因有很多,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是占比最高的。韩璎教授首先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最新的6阶段分级,其中第二阶段的SCD是使我们在临床前期能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秘密武器。随后,她总结了既往单抗药研发失败的经验,包括干预时机太晚、诊断未经生物标志物验证、未选择有效干预剂量等。攻克AD的真正希望在于二级预防,而SCD是AD临床前期诊断的重要人群,不能忽视。对于符合SCD临床特征者应该积极通过量表、验血和脑核磁进行筛查,对于可疑患者应进行Aβ-PET扫描,阳性即可确诊为AD临床前期SCD,而阴性患者也应该动态随访。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可以应用药物治疗,比如FDA新批准的Aducanumab以及各种临床试验药物。而认知训练、正念训练、体育锻炼和饮食调整也同样可以早期干预SCD。
天津市环湖医院周玉颖教授首先带大家了解痴呆是临床症候群,引起痴呆的病因很复杂,她指出,了解痴呆的病因是干预和治疗痴呆最关键的一点。1892年,额颞叶变性(FTLD)由Anold Pick首次报道,尸检表现为左侧大脑颞极皮层严重萎缩。额颞叶变性主要分为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和原发性进行性失语。2014年额颞叶变性中国专家共识发布,进一步规范了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并引入病例分析生动展现了如何诊断额颞叶变性及相关鉴别诊断。周玉颖教授表示,临床中应注意鉴别额颞叶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在额颞叶痴呆患者的随访中发现,额颞叶痴呆可以合并帕金森综合征和运动神经元病。目前FDA尚未批准任何药物用于治疗FTLD,其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行为、运动和认知障碍等对症治疗。现阶段也建议非药物干预额颞叶痴呆及其合并症。最后,周教授总结道,FTLD的病因尚未明确,临床、病理和遗传方面具有异质性。早期识别,临床上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对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十分重要。精神行为异常仍然以非药物治疗为主。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中武教授指出,我国痴呆的就诊率低,漏诊率高。痴呆是老龄化中国必将面临的严峻挑战。痴呆是一种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核心症状可简要总结为C(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A(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Acitivity of daily lving),B(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 & Psychotic)。其临床诊断首先要确立痴呆诊断,其次明确引起痴呆的病因,最后判定痴呆的严重程度。痴呆的鉴别诊断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痴呆等。痴呆的管理主要包括改善认知功能,延缓或阻止痴呆进展,抑制和逆转痴呆早期部分关键性病理过程,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生症和延长生存期,以及控制伴随症状和减少照料负担。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是其防治的关键一环,目的在于早期进行危险因素管理、中期改善痴呆的认知及功能缺损,晚期对伴有精神症状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孙中武教授指出,AD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会中,肖姝云教授、孙中武教授、周玉颖教授和韩璎教授还就直播过程中部分患者提问给予了解答,他们阐释了AD的中医疗法、药物使用以及是否遗传等问题,使在线观看的医务工作者和大众人群对AD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韩璎教授详细了解了各个网络平台中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讨论,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专业人员,都存在对阿尔茨海默病基本概念的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