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感染疾病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细菌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肝病分会药肝学组及乙肝学组委员,中国医院协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医学会内科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北京医师协会感染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传染病杂志》通讯编委,《药物不良反应》杂志通讯编委。曾主持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子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一般不会导致肿瘤扩散。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一般用于胆道梗阻的患者,因为胆道恶性肿瘤机械性阻塞了胆道通路,导致患者出现黄疸,长期淤胆会损伤肝细胞、影响脂类食物消化。所以,需穿刺胆道引流,解除黄疸、缓解症状。穿刺时因目标不是肿瘤病灶,而是胆管腔,所以不会导致肿瘤扩散。一般穿刺后,留置引流管,胆汁沿引流管被引出。胆道引流不仅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也可通过胆汁提取细胞做病理检查,帮助诊断,使疾病的治疗更加准确。
可以通过以下手段降低肝癌术后的复发率:1.早发现、早治疗越早发现肝癌,越早进行治疗,越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如果肝癌已经浸润周边血管、胆管,治疗后复发几率高。2.采取恰当的局部治疗方式如果具有手术切除的适应证,尽可能采取手术治疗,即使有早期血管及胆管的侵犯,可通过扩大切除范围,预防复发。而局部消融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效果,虽然有些患者也可以达到手术的效果,但总体不如手术彻底,复发的几率高于手术。3.全身治疗根据肿瘤分化及浸润程度,确定局部治疗是否联合免疫、靶向治疗等,以杀灭残存的癌细胞,预防复发。同时注意肝脏原发病的治疗。4.定期随诊肿瘤治疗后,应定期监测肿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可疑病灶,尽早干预治疗。
预防肝癌转移需注意以下几点:1.早诊断、早治疗有慢性肝病者应当定期肝脏超声及甲胎蛋白等肝癌指标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越早发现肝癌,越早治疗,越能更好地预防肝癌转移。2.采取恰当的局部治疗方式如果具有手术切除的适应证,尽可能手术治疗,即使有早期血管及胆管的侵犯,可通过扩大切除范围,预防转移。而局部消融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由于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复发和转移的几率高于手术。3.全身治疗根据肿瘤分化及浸润程度,确定局部治疗是否联合免疫、靶向治疗等,以杀灭残存的癌细胞,预防转移。同时注意肝脏原发病的治疗,对于预防肝癌转移非常重要。4.定期随诊肿瘤治疗后,应定期监测肿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可疑病灶,尽早干预治疗。
乙状结肠癌发生肝转移,可以酌情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手术治疗肝转移病灶比较局限、原发灶控制良好、可以耐受手术,可手术切除治疗。2.局部消融治疗不能耐受手术,病灶不超过3个,最大直径小于等于3cm,不靠近肝表面,不靠近大血管,可采取该治疗。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适用于病灶非常小,不超过3cm的患者。4.介入治疗不适宜上述治疗,没有显著的肝生化异常,无大量腹水,可考虑该治疗。5.化疗、靶向、免疫治疗转移灶比较多,无法行上述局部治疗时,可单独或联合应用药物治疗。6.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静脉营养、饮食调理、止痛治疗等。
女性肝经湿热的症状主要有以下表现:1.白带异常主要表现为白带的量增多、质地稠厚、颜色发黄如脓样、有特殊的臭味。2.瘙痒因湿热浸渍,阴道及外阴可出现比较明显的瘙痒症状,阴道内有疼痛、烧灼感。3.其他症状可出现口苦、咽干、头晕、目眩、烦躁不安、睡眠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两肋部胀痛、乳房胀痛。小便颜色发黄、发红,尿道有灼热感,大便秘结。女性肝经湿热,可以吃的中成药为龙胆泻肝丸、清热祛湿颗粒、肝胆双清颗粒、清肝利胆口服液等。也可以通过中医大夫根据身体具体情况辨证后合理的使用中药来进行调理。
肝癌晚期吐血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止血治疗首先应用生长抑素、血凝酶、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止血。如果药物止血效果不好,可以临时使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如上述无效,可急诊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或硬化剂治疗,针对胃底静脉曲张采取组织胶治疗。2.对症治疗患者需要禁食水,给予静脉补液、补充电解质、静脉营养及输血治疗。3.预防感染一般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继发感染可增加再出血的几率。4.预防肝性脑病肠道内积血,可导致血氨升高,易诱发肝性脑病,需应用乳果糖或食醋灌肠减少血氨的吸收。5.预防再出血药物止血稳定后,可采取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或硬化剂治疗,针对胃底静脉曲张采取组织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