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炎症、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最终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并根据病情进行调整。
诊断评估是治疗的基础,医生会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超声、MRI等)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药物治疗是核心,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和炎症,但不能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等,可以延缓疾病进展,保护关节,是治疗的核心药物,应尽早使用。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α抑制剂)、白介素抑制剂等,对于传统DMARDs疗效不佳的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病情,但价格昂贵,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和监测不良反应。非药物治疗同样重要,物理治疗如热疗、冷疗、水疗等,可以缓解疼痛和僵硬,改善关节活动度。职业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学习自我管理技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休息和关节保护可以减轻关节负担,避免过度劳累。手术治疗包括关节腔注射、滑膜切除、关节置换等,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关节严重破坏的患者,可以改善关节功能和疼痛。生活方式调整方面,患者应保持健康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定期随访和监测病情对于调整治疗方案、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至关重要。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凉。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选择合适的工具辅助日常生活,如使用长柄牙刷、抓握器等。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如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必要时补充钙剂。定期进行关节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关节问题。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