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主要包括脾虚证、肾阳虚证、阴虚夹湿证、湿热下注证、热毒蕴结证等不同证型的治疗。
针对脾虚证,其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忧思气结,导致脾运失司,湿浊下注。治法应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用完带汤加减。肾阳虚证多因禀赋不足、房劳多产或久病及肾,致肾阳不足,封藏失职。治法应温肾培元,固涩止带,方用内补丸加减。阴虚夹湿证则由肾阴不足、湿热下注引起。治法应滋阴益肾,清热利湿,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湿热下注证多因湿邪蕴积化热,损伤任带二脉。治法应清热利湿,疏肝解郁,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热毒蕴结证常因经期、产后不禁房事或手术损伤,致热毒乘虚而入。治法应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针灸可选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推拿则可按摩脾俞、胃俞、肾俞等穴位。生活调理方面,应注意外阴清洁,避免接触不洁之物。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之品。情志调节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海鲜等发物。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同时,应调畅情志,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