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恶露有臭味是不正常的。
产后恶露是产妇分娩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物处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的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的液体。正常情况下,恶露的气味应是无臭或有轻微的血腥味,总量大约为500-1000毫升。恶露通常会持续4-6周,其颜色和性状会随着子宫的恢复而发生变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血性恶露、浆液性恶露和白色恶露。血性恶露持续约3-4天,颜色呈红色,主要成分是血液,可能含有小血块和坏死的蜕膜组织。之后转为浆液性恶露,持续约10天左右,颜色变为淡红色或粉红色,主要成分是浆液,含有坏死的蜕膜组织、宫颈黏液、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等。最后是白色恶露,持续约2-3周,颜色变为白色或黄白色,主要成分是白细胞、表皮细胞、脂肪、黏液等。如果在产褥期,特别是产后早期,恶露出现异常的臭味,可能是由于宫腔内感染、胎盘残留、胎盘胎膜残留或软产道损伤等引起的。辨别恶露气味是否异常,可以观察其颜色、性状和气味的变化,如果出现恶臭或腐臭味,应及时就医。出现异常气味时,建议立即就医,进行妇科检查和必要的病原微生物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日常护理方面,产妇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卫生巾和内裤,禁止盆浴和性生活,避免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产妇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心情舒畅,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密切观察恶露的颜色、量和气味,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