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
胆囊结石的诊断要点包括详细的临床表现评估,患者常出现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腹痛多为右上腹绞痛,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生,可能放射至右肩背部,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也较常见。体格检查中,墨菲征(Murphy'ssign)阳性提示胆囊炎症,即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患者右季肋下,用拇指指腹勾住肋骨缘下,让患者深吸气,如因疼痛而突然中断吸气,则为阳性。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胆囊结石的重要手段,其中B超检查因其无创、经济、准确率高而被作为首选,能够清晰显示胆囊内结石的大小、数量和位置;CT扫描和MRI检查则可用于补充诊断,特别是对于B超检查不明确或怀疑胆囊癌的患者。治疗方法多样,药物治疗包括溶石疗法和抗炎利胆药物,溶石疗法主要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溶解胆固醇结石,适用于直径较小、数量较少且胆囊功能良好的胆固醇结石患者,但停药后结石容易复发;抗炎利胆药物如消炎利胆片等,可缓解症状,促进胆汁排泄。手术治疗是胆囊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其创伤小、恢复快而被广泛应用,是目前治疗有症状胆囊结石的首选术式;开腹胆囊切除术(OC)适用于复杂的胆囊结石病例,如合并严重胆囊炎症、胆囊穿孔等。其他治疗方法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利用冲击波将结石击碎,使其随胆汁排出体外,适用于直径较小、数量较少的胆固醇结石;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则适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通过内镜将胆总管下端的括约肌切开,取出结石。
胆囊结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如动物内脏、蛋黄等,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等;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胆囊收缩,防止胆汁淤积;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对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B超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胆囊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