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激素低指的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激素,主要包括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它们对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具有重要作用。甲状腺激素低是指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无法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求的一种状态。造成甲状腺激素低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因包括甲状腺自身的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后或放射性碘治疗后的后遗症等;碘缺乏也是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长期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进而发展为甲减。其他少见原因还包括遗传因素、药物影响(如锂盐、某些抗甲状腺药物)和某些全身性疾病。甲状腺激素低会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出现一系列症状,轻微的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可能出现怕冷、乏力、嗜睡、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便秘、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声音嘶哑等表现,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或闭经,严重时甚至出现黏液性水肿昏迷,危及生命。甲状腺激素低导致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很多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不能仅凭症状就诊断,需要结合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如TSH、FT3、FT4等)的检测结果,以及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一旦确诊为甲状腺激素低,就需要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即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常用的药物是左甲状腺素钠片,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剂量,并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治疗的目标是将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从而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由于甲状腺激素低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建议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及时咨询内分泌科医生,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甲状腺激素低的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方面要均衡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特别是要保证碘的摄入,可以适当食用加碘盐和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但也要注意避免过量摄入碘,以免诱发或加重甲状腺疾病。患者应该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并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根据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还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特别是在冬季和气温骤降时,更要做好保暖措施,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