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标志物、病理学检查以及临床特征等方面。当患者符合上述标准中的某些特定条件时,即可被诊断为肝癌。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综合多种检查结果来确诊肝癌。影像学检查方面,肝脏超声、增强CT和增强MRI是常用的手段,它们能够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并根据其影像学特征判断是否符合肝癌的表现。血清学标志物方面,甲胎蛋白(AFP)的升高是一个重要指标,但需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其他可能导致AFP升高的疾病。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肝穿刺活检获取的组织标本,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肝细胞癌或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肝区疼痛、消瘦、乏力、黄疸、肝大等,以及血液酶学检查(如ALT、AST、GGT等)和凝血功能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这些检查可以提示肝功能异常,有助于综合判断。
预防肝癌,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饮酒和摄入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高危人群(如有乙肝、丙肝病毒携带史或肝硬化病史者)更应重视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