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视觉障碍、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吞咽困难、猝倒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牵引治疗、手法治疗、功能锻炼等,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椎动脉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病理改变,导致椎动脉受压或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颈椎病。常见病因包括颈椎退行性改变、外伤、不良姿势、先天性颈椎畸形等。病理机制主要为椎动脉受压或痉挛,导致脑干、小脑、大脑枕叶等部位供血不足。患者常表现为眩晕,可为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晃性,头部活动时可加重;头痛,多为枕部或顶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视觉障碍,如视物模糊、复视、视力下降等;平衡障碍,表现为步态不稳、易跌倒等。其他可能症状包括耳鸣、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吞咽困难、猝倒等。诊断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症状、诱发因素等;体格检查,如颈椎活动度、压痛、神经反射等;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可显示颈椎曲度变直、骨质增生等,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椎动脉受压情况、软组织改变等。保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改善循环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物理治疗,如中频电疗、超短波治疗等;牵引治疗,通过牵引缓解椎动脉受压;手法治疗,通过按摩、推拿等放松颈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功能锻炼,如颈部保健操等,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适应症包括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影像学检查显示椎动脉明显受压;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等。常见手术方式包括颈椎前路减压术、颈椎后路减压术等。术后康复包括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以促进功能恢复。预防措施包括调整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保持正确坐姿;姿势矫正,避免含胸驼背等不良姿势;颈部保护,避免颈部受凉、外伤等;功能锻炼,如颈部保健操等,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提高颈椎稳定性。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或使用电子产品,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颈部,做颈部保健操;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睡姿,选择合适的枕头,支撑颈部;避免颈部受凉,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颈部外伤,进行体育活动时做好颈部保护;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颈椎问题;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